一、案主的简明情况:
王可可,女,8岁,原在民工学校读书,为了把书读得好一点,带着希望在2002年9月到我校重读一年级,出生在安徽农村,成绩不算坏,人也蛮机灵,但有一个坏毛病,说慌又喜欢拿自家的或别人的东西。
二、案主的背景材料:
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母亲务农,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们也携儿带女的来到了上海,为了寻找一个比较稳定、经济收入又高的工作,他们自家开了一爿小饭店。由于经营有方生意一直很好,于是经常早出晚归也没有了双休日,自然也就没有了时间去关心王可可了,教育两个孩子的任务就全交给了祖母。
孩子隔代亲,但是缺少文化的祖母不知道怎么教育两个孙儿,只是逗着、乐着、宠着两个孩子,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时候甚至是要什么自己就去拿什么,家里的东西多了也就无所谓了,但值钱的东西少了,祖母还是十分着急的,虽然告诉了孩子的父母,但并没有引起父母的足够重视。“可怜”的王可可就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逐渐长大了起来。
三、诊断与措施:
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愈的,同样在王可可身上形成的坏习惯也脱离不了家庭教育环境的关系。只是作为当过老师的父亲的行为到使我们感到有一点以外。
来到我校不久,她就偷偷的把一枚金戒子拿到学校里来,说是在菜场里拣到的,同学发现在铅笔盒里有一张一百元人民币,她说是爸爸给的,还有妈妈的金项链她也会拿到学校里来玩一把。虽经教育、也与家长联系进行劝说、但并没有效果。
事情还在发展:同学的铅笔、橡皮、小书等学习用品也经常发现不见了,一查不是别人是王可可。王可可的经常犯错影响确实不好,在许多事实面前父母亲也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但家长的拖拖拉拉并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直到“家长学校”多次讲座活动以后,又经过多次的反复交流沟通,家长才终于认识到:如再不及时的进行教育将会耽误了她的前程。如今的王可可像重新换了一个人,已经一年多了没有再犯老毛病,更可喜的是她还能够主动上交拣到的物品。
四、反思:
小小的案例十分的平常不起眼,但也有能够“起眼”的地方,那就是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间为什么还有那么大的空缺?小小的个案还告诉我们:学校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更加的艰巨,为此我们应当主动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联手共进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和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扶正幼苗才能促进小幼苗更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