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主的基本情况:
汪洋, 男,95年12月出生,来自于安徽省。去年转入我班,原来就读于一所民工小学,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落后。
刚来我校读书时,就暴露出诸多的缺点,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少做、漏做,甚至不做。与家长联系,收效甚微。
二、案主的背景情况:
该生的父母都是来沪打工的外来人员,自身的文化水准低,其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在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盲区。同时,其父母整日忙于生计,对孩子疏于管教,平时连接孩子放学都是请人代劳。老师想与之联系也是难上加难。孩子正是钻了这样的空子,作业经常不能正常的完成,上课所需的学习用品也经常不带,影响了自己的听课质量。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成绩低下,也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天来校就是在老师的监督下拼命地补前些天的作业,日复一日,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也有了厌学的情绪,尽
三、分析诊断:
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原来的民工学校疏于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匮乏,学生本身也存在着惰性思想,能混就混。
事实上,外来流动人口拖家带口来沪打工已是很普遍的现象,像汪洋这样的孩子在我校有很多,他们的父母有很多都是文化很低甚至是文盲,在家庭教育管理孩子上大都显得苍白而无力。他们大多数都是将孩子的成长教育完全托付给学校,部分家长连孩子在校读几年级几班、班主任姓甚名谁都不知道,还谈何家庭教育!
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及时举办了家长学校,通过系统的讲座,让家长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讲座,指导了家长在家庭中如何开展对子女的教育,汪洋的家长参加了多次讲座后,感触颇深,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来帮助孩子前进。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了家校联系。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每天的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能带好每天的学习用品,上课有时能举手发言了……虽然偶尔也会犯老毛病,但我觉得,有进步就有希望。
四、几点反思:
民工家庭子女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对于成长是很不利的,就目前状况,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认识,作为教师应当积极指导家长正确的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事实证明,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是行之有效的,对于这一工作应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