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主基本情况:
朱某,男,97年2月生,来自山东。在民工小学读过学前班,但没有学习兴趣和习惯,上课注意时间、记忆、接受、理解能力一般都低于其他同学,因此语、数、英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二、案主背景材料:
朱某家庭情况特殊:为了摆脱贫困,父亲在十几年前就只身来到上海打工,后来又举家在南通做卖菜生意,六年前又回到上海做批发蔬菜生意。
虽生意越做越大,但夫妻两地分居,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南通,又有3个孩子,朱某在六年前随父亲来到上海,由于母亲不在身边,父亲又不会照管孩子,因此在朱某身上我们很少能够看到一个成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
如何去弥补家庭教育的不当而带来的困惑?已成了我们学校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得不研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介入过程:
从背景材料里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由于忙于生意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也由于在家庭环境里缺乏父母亲的关爱,因此朱某在早期教育方面出现了很大的空缺,可以这样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错失了最佳的智力发展期。
当然朱某在语言的表达、事物的认识程度、记忆接受理解能力方面虽不近人意,但比较朴实、比较温和、也善于进行人际间交流,因此我们认为只要改变学校教育的方式和促进家庭教育环境的变化,朱某的健康成长仍然是有希望的。
主要采取了这样几条措施:
1、正确的去评价学生和学生的家庭,从而积极的承担起学校教育的责任,主要是增加时间加强对朱某进行个别教育、个别辅导的力度。
2、阐述利弊劝其父母亲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如今母亲已经不去南通而留在上海和丈夫一起做生意了。
3、指导家庭教育,帮助母亲掌握教育辅导孩子的正确方法。如今的朱某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如上课注意的时间长了,拼读能力提高了、课文读的也比以前流利了,而且也会背课文和古诗了,学习的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思索:
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其教育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失去最佳家庭教育期的孩子的教育更加的困难。但是通过案例又使使我们看到:积极的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进行合理的评价、指导和帮助,像朱某这样同学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还是有希望的,但其关键还在于朱某的家庭教育在以后的日子里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