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读与思相结合。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听课文录音时,带着问题边课文边找出哪一句话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写出来了,使他们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学生阅读时在课文上圈圈点点、划划写写,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动笔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2~8小节,用横线划出描写狐狸的句子,通过抓关键词,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用整理句子的形式说说狡猾的狐狸是如何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读与演相结合。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教学中,设计了学生表演课文片断的环节,学生把狐狸的神气活现,老虎的半信半疑表演得活灵活现,维妙维肖,这也就反映出学生已经把课文内容读懂了。
读与说的有机结合。“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特点,联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当老虎被狐狸蒙住时它心里会想什么?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节课上下来,觉得有些地方不是很理想:学生能够在课文中找出直接表达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故事意思的句子,但让他们在解释“假”这个字的意思时,学生不能马上做出正确的解释,我当时就自己把答案告诉了学生,课后我想如果课堂上学生不能说出答案,实际上是他们对这个成语的意思没有真正领会,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急着把答案告诉学生,可以先放一边,等课文学完以后再返过来问学生,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能说出这个字的意思了。让我觉得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