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情分析与目标确定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已有用交换加数进行验算的经验。因此,通过爱心助学的德育教育情境,提出问题,列出等式,观察猜想,举例验证,最后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是: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已掌握知识和经验,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逐步掌握运用“观察比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方法,成为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二 预设思路
本课预设,力求体现“激发参与、引导观察、合作发现、体现成功、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从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情境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进行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根据活动情境,获得数学信息,通过“观察比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学习方法发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运用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这样既突出重点,又注重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和谐发展,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 教学反思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是一期课改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象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接触过加法的验算和口算等方面的知识,对此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解决熟悉的德育教育的情景引入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地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口、动脑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地金钥匙。
在教学加法,乘法交换律时,主要是渗透“观察比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学习方法,这其中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因为学生往往只通过一个例子就轻率的得出规律,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本着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只有通过一些的举例,和练习来验证,得出规律,体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方法。
到了加法结合律就要让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去探索规律了。由于加法结合律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中安排了三个层次,首先学生在观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征的基础上模仿写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晰特征。第二层次在观察比较中概括特征,通过“由此你想到了些什么”引发学生由三个例子的共同特征联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从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大量的举例,验证猜想,得出规律。
本课围绕“观察比较——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方法展开,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数学方法,所以到课尾出现了学生由加法运算律引深到加法的结合律知识,显示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后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热情。这正是老师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从循序渐进观察比较,因势利导举例验证,到自然而然结论推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充分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自我和认识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情感。不能说是这节课的完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