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着,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已经接触到了一些小数。在这节课中,不是抽象地讨论小数,而是通过创设贴近孩子们熟悉的情境来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对于现在的学生们来说,经常有机会到超市和商场去,并且能看到各种各样商品的标价。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想以超市中的物品为背景,从物品的价格来开始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学习新知和练习巩固中,都用学生熟悉的情境来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直观认识小数,而不抽象地讨论小数,即不抽象地解释小数的意义、数位、计数单位、进率等知识。
一、运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在课的一开始,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学生熟悉的画面,“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是超市。通过超市的出现,让学生感知物品的标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然后给学生展示老师买的物品的标价,通过展示,学生发现标价中的数与以前学的数不一样了,这些数中带有小圆点。学生对这些带有小圆点的数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再把标价中的数进行分类,使他们能主动地投入学习,通过观察,知道小数的特征。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小数的读与写、表示的实际意义
通过学生间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相互感受对小数读法的已有认识,及时纠正错误读法,并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首先,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交流资料,并充分利用商品价格,扩大读数的范围,进一步巩固小数读法。如:教师收集的资料,补充了整数部分为零、百分位为零这两种小数。然后在12.06元这一小数读法的质疑中,学生归纳出了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数是几就读作几,小数点右边数就像报电话号码一样一个一个数字读过去。在学生掌握小数的读法后,将剩下的小数进行正确读作,将数学知识正确的运用与实际生活。
个别探究、两两合作两种形式相结合,在掌握小数读法的基础上,我联系实际,让学生来理解小数的含义。再次运用超市水果部中的水果标价,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认识、理解用小数表示元角分的含义,在观察和比较中,孩子们发现了小数的左边表示元,小数点的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情境的创设,发挥了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将生活中的现象转化为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通过选择题的形式,检验了学生对小数的读法、意义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之间的分析、交流,对学习困难生起到启发、帮助作用。
学生在认识小数的读法和含义后,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的不同表示方法,结合以上的情境我创设了小巧和小亚在不同的书店分别买了一本童话书,他们都说自己买的书便宜,请同学们给他们作个裁判。这下,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小亚便宜,有的说小巧便宜,很多学生认为童话书的价格是相同的。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说明了理由:小巧付的钱币为:一张十元、一张两元、一枚5角硬币、三枚1角硬币、一枚5分硬币表示成12.85元;小亚付的钱币为:一张十元、一张两元、八枚1角硬币、一枚5分硬币也表示成12.85元。所以他们付的钱同样多。通过将已有知识运用与实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实际的问题进行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旧知,同时又产生了新知。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过程,达到了“情意共鸣、信息反馈、思维活跃流畅”的境界。
三、存在问题:
这节课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在课前如果能够让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元角分,这样学生更能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着数学知识,也能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二是,在小数的写法上教师缺乏有力的指导,以致在练习中学生反馈时出现的错误较多。
三是,年级中两个班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案的设计上,如果能更多的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那么在另外的班级中出现的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