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成功做法:
《梅兰芳练功》这篇课文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是一篇很好的“两纲”教育的案例。我就从今年的热点北京奥运会入手,精心选择了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各个方面图片,最后由提线木偶引出国剧——京剧,再讲到梅兰芳,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接下来的教学又以梅兰芳如何练跷功为重点,感受他顽强的毅力,让学生明白“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又通过吟诵励志名言,进一步巩固提升,在总结全文后出示精美的京剧剧照,引导学生课外拓展,去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国粹,较好地达到了情感目标。
紧扣单元训练要求,我提出了“继续学习预习课文的方法,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落实。 整堂课分“
了解京剧,引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问难质疑,感受顽强的毅力——课外拓展,升华主题”几个板块。一开头,就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谈谈对梅兰芳的初步认识,由学生的回答自然地提出疑问,接着就围绕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为“蜚声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这个问题层层深入,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容易的问题在生生互动中解决,几个疑难问题全班交流,在我的引导下, 通过对梅兰芳言行的描写,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到他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而成为一代京剧宗师。结尾时利用板书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改进了只有多媒体,无板书的做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表达能力。
字词方面我也抓得较紧。有对后鼻音的复习,有对形声字的强调,有写字方面的指导,特别注重了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如“料子”是查字典理解的。“蜚声”是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跷”配上图片帮助理解,两个“硬”的不同含义,并进行了相关小结。
失败之处:
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环节之间的过渡和有些用语显得啰嗦,导致结尾部分没有充分的展开,匆匆收场,这也提醒我今后用语要简练,学生会的不说,学生不会的要留有时间让其思索,让学生的主体性更突出。此外,本人的情感还不够投入,说话语气平平,缺乏激情,因而总感到教学效果未达到预设目标。
学生问题:
发言不够自信,声音因此不响亮。从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来谈,结合不够紧密,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质疑能力部分学生还不高,提的问题水准较低,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字词方面,这个能力也要逐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