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内容 |
2006.7.5 |
观看录像(集中听报告) |
2006.7.6 |
集中观看录像课(语文3节,思品1节) |
2006.7.7 |
分组看录像课(美术教师集中在三楼办公室) |
2006.7.10 |
在线测试 |
2006.7.11 |
完成1份教学设计,写评课 |
2007.1.29 |
在线观看课(第1——10节) |
2007.1.30 |
在线观看课(第11——19节) |
2007.1.31 |
写评课 |
2007.3.6 |
观摩录像课、《飞向太空》《剪出来的画》 |
2007.4.9 |
观摩录像课《我与棕色的对话》《画邮票》 |
2007.5.14 |
完成1份教学设计(上传至小学美术网教学论坛) |
2007.6.11 |
完成1节评课(4节观摩课中任选1节)(上传至小学美术网教学论坛) |
2007.6.18 |
对本学期区级公开课进行网上评课(上传至小学美术网教学论坛) |
美术全员培训评析报告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基本保证。我校美术组全体教师认真参加了“2006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全员培训”课程。
第一个学习阶段:
在随后的两天中,我们美术组的教师集中观看了观摩课,并且根据听课的感想,每个老师写了不少于200字的评课。通过观摩,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拓展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第二个学习阶段:这次学习,我们首先在线观看了19节展示课,并且对其中的一节课写了评课。2006学年第二学期一开学时,在区美术教研活动中,我们又观看了录像课《飞向太空》《剪出来的画》两节课,在随后的校教研组活动时,我们完成了另两节课——《画邮票》《我与棕色的对话》的观摩。应该说教师们对这几节课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分别写下了评课:1、吴中路小学 黄丹 评《剪出来的画》 。《剪出来的画》一课,内容丰富,结构清楚,整堂课中始终保持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剪纸欲望。教师运用多种欣赏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概括,夸张的剪纸方法,并使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在各自的剪纸作品之中。
这节课中,
就我国小学生而言,他们接触最多的是中国民间剪纸,对西方剪纸特点的了解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所以,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师通过课件播放,让学生欣赏中国民间剪纸和马蒂斯的西方剪纸作品,并引导他们比较出不同的剪纸特点。中国民间剪纸是平面构图、镂空、线条连而不断,工艺精巧,玲珑剔透。马蒂斯的西方剪纸以色块为主,造型简洁夸张。在这个欣赏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对剪纸的认识自然而然地从中国民间剪纸引入到西方剪纸的领域。由于大师的作品很接近儿童的风格,因此,也激发了学生对西方剪纸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
在了解了马蒂斯剪纸是以色块为主,造型简洁夸张这一特点的基础上,为帮助学生加深对人体外形姿态美的感受,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和自身实践的体验,教师又通过课件播放,让学生欣赏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独舞《月光》。舞台背景是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在月光下舞蹈家以独特的肢体语汇勾勒出“迎风挺立”、“跳跃旋转”“展翅飞翔”等一幅幅黑白剪影画,人物外形的姿态美也是能作为和好的艺术方式。在欣赏舞蹈表演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几个舞蹈姿态做一做,自身体验肢体美德感受。随后让学生大胆地把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动作剪出来。通过这么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指导,使学生对马蒂斯的剪纸方法:“舍去其里,观察外轮廓,简化夸张”有了具体的体验,也为学生能有效达到“内容有趣,图形优美,色彩鲜艳”这一学习要求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尽管“展示与交流”这一环节已进入整个教学过程的尾声部分,但教师却能很好地发挥这个环节中“学生互评、自评”的作用,强调色块的合理搭配,及时为学生补充一些色彩小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好地对作品的色块处理进行评价,对色块搭配不是最理想的作品提出积极性的建议和适当的调整,使学生对马蒂斯剪纸作品以色块为主的特点有更为具体的了解
吴中路小学 姚申媚 评《我与棕色的对话》 。看了本节课,确实收获不少,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法,给了我很多启示。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感受、探究、尝试活动中认识棕色的丰富性。棕色是通过三原色调配而成的一种复色。棕色的世界丰富而美妙,这是学生不曾注意到的。自主探究其微妙的色彩变化,发现并学会欣赏艺术中棕色所带来的美感,通过在色板中有意识的寻找身边物品的外衣,达到认识及分辨不同色彩倾向和明度的棕色,体验“棕色家族”的庞大及其丰富性。通过让学生感受、探究、尝试,通过深入研究,以棕色为一个点,用图解语言小游戏等多种方式,探究棕色的美及其丰富性,并以点带面,拓展到其他颜色。 通过两幅剪贴画的色彩对比的欣赏,画家莫兰迪的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棕色的美。在游戏中找生活环境中的棕色,在亲自调色游戏实践中认识棕色。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感受、探究、尝试活动中认识棕色的丰富性。课堂中教师构筑了激情引趣,到博览感知,到尝试破难,到演示切磋,到创作练习,到展示提高,到小结拓展的教学过程。力求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切磋、尝试、探讨,调动创新设计的愿望,达到目标。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我认为《我与棕色的对话》一课成功之处在于: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尝试复色的调色游戏;再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这是我们二期课改的成功所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新模式。通常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比较强调色彩的亮度和对比度,比较注意原色、间色运用,比较忽略混色的运用。总以为鲜艳的色彩在儿童画的运用中才是最美的,往往认为面中的渐变、接色效果好的是美的,画面中出现混色情况常会感到不是一幅好画。 教师的整体素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整节课充满情趣,气氛活跃,学生的作品反馈效果良好。把新课程的具体要求都充分的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展现。
吴中路小学 王永干 点评 美术观摩课《飞向太空》
1.本课教师在“梦遇杨力伟”话题的引入下,出示几个玩具太空机器人,指导学生观察对象,归纳物体的基本形,这一教学环节非常有效。因为学过美术的人都知道,任何不同物体,事实上都是由许多基本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作为美术教师能在平时教学中,恰当地溶入绘画理论和绘画技巧,这无疑对学生今后美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本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和指导学生,在完成太空机器人外形的基础上添画想象零部件,这个环节处理的相当有成效。因为儿童时期最富有想象力,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善于启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那么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将一定是情趣盎然、多姿多彩的。而事实证明,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的确如此。
结合观摩课的学习,教师们还把学到的新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每位教师在教研组中上了公开课,大家在课后积极评课,互相学习。同时结合区级培训,把自己的教案以及对区级公开课的评课上传到教学论坛。
通过这次新型有效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途径,使教师得到了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全体教师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个网上作业,有针对性的对一系列讲座、展示课进行了专题讨论、体会交流以及学习反馈。这次集中培训后,教师们普遍感到对在“二期课改”理念的理解上和操作上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