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动 人 口 子 女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现代模式研究
上海市吴中路小学
2007年9月
前 言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因此鉴于家庭教育具有这一特殊重要的作用,大力开展研究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04年起民工子女教育已纳入城市教育规划体系,但民工子女介入使教育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除了生活习俗行为习惯存在明显差异,综合素质基础性方面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影响学生发展的家庭教育薄弱矛盾也比较突出,比如学历文化层次较底、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指导能力不强、教学方法比较匮乏等,这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面对教育结构发生变化后所带来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根据几年实践我们比较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十分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所以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角度出发,要努力提高外来人口子女的整体素质,必须注重对家庭教育情况的全面研究,必须注重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必须注重家校教育结合形成合力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校教育共同和谐发展的目标。
研究家庭教育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扎扎实实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构建起家校合力育人的途径、进行个案研究和指导实践等,但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还有一种好方法,那就是教育个案的总结和交流。前几年,我们已经编辑过《学生个案研究集》,并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发挥了很好作用,但是随着学校家庭教育进一步深入发展,应当不断收集整理新的学生个案,以更好指导促进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根据《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现代模式研究》课题要求,现在我们又在原基础上编辑了这本《学生个案研究集》,一共收集了34篇学生教育方面的文章。要说明的是:为了能更好体现每篇文章的主题,我们为部分个案重新选定了标题,也为每篇个案进行了部分调整和修改,但总体上一般不影响个案原来有设计,以及个案所要表达的基本内涵,当然由于时间仓促以及水平局限,可能还会发生其他一些不足,在此希望能够得到各位教师的谅解,并对本集出版所作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因为教师们编写个案确实非常专注,并且投入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更可喜的是:已经形成了部分带有鲜明色彩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好个案。
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一种好形式,但它毕竟是学校层面的一种群体性教育,因此随着家庭教育指导的深入开展,仅仅依靠家长学校的群体性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家校结合基点上深入展开个别指导——个案研究。即通过对学生个案实例的分析、诊断、思考,开展更高层次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自然从个案中我们已经看到教师在这一领域的良好表现,比如:在家庭教育指导原则上能够坚持家长主体性、双向互动性、分类指导性和整体推进性。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上能够坚持体现时代性、阶段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上能够坚持运用教育多样性、个别指导性、实践操作性和行为矫正性。从而更加坚定了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途径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依靠和发挥家长主体作用努力办好学校教育的决心。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希望,让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下,继续探索在新时期家校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继续研究在新时期学生健康成长基本规律,并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现代模式研究
——学生个案标题摘录一览表
序号 |
标题 |
姓名 |
1 |
尊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
陈凤英 |
2 |
娇娇女变成乖乖女 |
陈凤英 |
3 |
雨露滋润禾苗壮 |
陈维敏 |
4 |
重视家校沟通 促进学生进步 |
陈维敏 |
5 |
打开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结 |
邓瑶 |
6 |
玉不琢 不成器 |
邓瑶 |
7 |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一) |
冯丹莲 |
8 |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二) |
冯丹莲 |
9 |
用器乐吹奏 净化学生心灵 |
高亢 |
10 |
用音乐 唱出心声 |
高亢 |
11 |
增强自信心 |
季芳 |
12 |
多一些关爱 |
季芳 |
13 |
注意后进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
陆蕙 |
14 |
加强民工子女溺爱型家庭教育的指导 |
陆蕙 |
15 |
她改变了 |
邵佶 |
16 |
她有进步了 |
邵佶 |
17 |
心理个案分析——任性 |
苏申 |
18 |
心理个案分析——自卑 |
苏申 |
19 |
给孩子一片洁净的天空 |
孙靖 |
20 |
风雨过后见彩虹 |
孙靖 |
21 |
我这样“宠着”她 |
孙萌玲 |
22 |
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 |
孙萌玲 |
23 |
改变学习行为应从小事做起 |
王红霞 |
24 |
我也能行 |
许靖 |
25 |
爱能够点燃他 |
许靖 |
26 |
多一份关爱 少一分担忧 |
袁卫兵 |
27 |
因人而异 教育问题学生 |
袁卫兵 |
28 |
拔苗助长要不得 |
张红辉 |
29 |
给父母离异的学生多一点关爱 |
张红辉 |
30 |
漂浮在水面上的一朵小“油花” |
张颖 |
31 |
一个具有攻击性行为倾向学生的教育个案 |
张颖 |
32 |
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
周佳颖 |
33 |
我的孩子能够开窍 |
周佳颖 |
34 |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
周玉平 |
1、尊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陈凤英
一、基本情况:
某某某,生性好动,是位比较顽皮的孩子,经常在教室骂人打人,而且不做作业、还会把作业本放在书包里,一提起他,总是让人感到头痛,虽然经过反复教育,但总是不见成效。
二、个案分析:
来到上海很多年,由于努力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但为了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总是白天黑夜的工作,但对孩子的教育很少进行过问,一旦发现孩子的不是,不是打就是骂,由于教育方法简单,解决不了孩子的读书问题,久而久之,好的习惯没有养成,骂人打人的坏习惯,却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不爱学习的坏习惯,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形成了。
三、教育干预:
一天,课代表告诉我,某某某作业没交。我当即找到了他,问为什么不交作业,他爽快的回答说“老师,是爸爸没有把本子放在我书包里”。又一天,同学告诉我,老师,某某某在打人,嘴里还骂着脏话,这时,正想过去严厉训斥他一顿,但一转念,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做。于是心平气和的与他交谈了一次,对他说:“作为老师不管你,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虽然你只是班里几十个学生中的一个,却代表了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你应该有享受关爱,健康成长的权利。老师想帮助你,希望你改掉身上的坏习惯。如果你在学习上有困难就讲出来,老师一定会帮你解决的。他看着我沉默了许久,但性格倔强的他,始终没有开口说一句话。既然他不愿意主动,那我一定要主动出击。为了让他上课时专心听老师讲课,我把他座位从最后调到了最前面,目的就是帮助他提高听课效率。又找到班级几位成绩较好的同学,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一起学习。同时邀请家长、任课老师一起做工作,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走出学习上的阴影。事隔不久,一天从他身边走过,正好看见他手上拿着好多钱,于是走上前去问他,这钱哪来的?但他并没有开口回答。问题已越来越严重了,于是马上联系家长进行调查,一经调查才知道:这钱是从家里拿的,而且是好几天前的事情了,母亲非常气愤,急得快流下了眼泪,并撩起手就想打他。事后该同学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并要我不要告诉同学,多次耐心教育和等待,终于换来了一线希望,于是我非常尊重他,并答应了他的要求。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看到了他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看到了他对人生的美好希望,也看待了他自己所存在的种种不是,从此,他真正开始改变了。
四、教育效果:
把自尊还给学生,把委屈留给自己。经过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该同学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能够比较自觉的遵守课堂纪律了,虽然还是比较好动比较顽皮,但是哪个从家长那里批发得来的,骂人打人坏习惯已经得到了纠正,也开始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了,并在学习成绩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哪个感到十分头痛的孩子已经不见了。
五、几点思考:
尊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通过个案分析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教育学生时全部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自己学生投入真情实感,深入的了解他们、充分的理解他们、全面的关爱他们,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迷惑、困难、甚至令我们感到十分头痛的问题。像陆某某类似的问题类似情况还会发生,但只要我们坚守崇高的职责道德,多多讲究教育策略和具体的教育方法,在这里要提醒的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撑、没有家长的积极支持配合,那么学校教育也可能是难以奏效的。
2、娇娇女变成乖乖女
——陈凤英
一、基本情况:
张某某,女,三年级,四川人。来自偏僻山区,卫生习惯差,文明礼仪基础差。由于是掌上明珠,因此比较娇气,生活上许多事都依赖家长,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
二、教育过程:
1、培养礼仪修养:当学生对茶艺活动萌发兴趣后,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茶艺表演基本动作。在冲泡过程中,许多动作和神情都会有一定的要求。上台表演要落落大方,鞠躬、敬茶要优雅、娴熟;主泡手与助泡手之间要动作连贯和谐;举手头足要典雅、文静。表演时要面带笑容,眼睛平视前方,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要求学生从基本学起;“坐要正、站要直、行要稳、脚步轻。”常人看来很简单,但他们来自偏僻山区,卫生习惯差,文明礼仪基础差。学起来困难重重,我耐心地教她,一段时间后,该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礼仪习惯。
2、走向家庭社会:茶文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其中蕴藏着许多社会礼仪,茶文化离不开社会实践。经过实践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张某某来沪后,融入社会,和上海的孩子一样,但也是家中的“小太阳”。样样事情都依赖家长,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通过茶艺活动,一个不爱动手的她,也爱上了饮茶,并把它带回家庭。她在校茶艺活动中学到的本领,就有一种迫切需要展示和表现欲望。在家中为父母、长辈、客人主动泡茶,敬茶。父母喝着一杯孩子亲手冲泡的茶,一股清香直入心田。她家长告诉老师说:“家里经济条件不怎么好,不经常饮茶,自从女儿学了茶艺以后,告诉了我们许多茶知识,教我们认识各种茶叶。她成了我家的小小接待员,客人来了,有她送茶敬茶,在客人面前一展所长,我家的小茶人人见人爱,现在我也爱上了喝茶”。是的,张某某从娇娇女变成了孝敬父母的乖乖女,已经变成了爱劳动的好孩子,并从她手中还带出了另一批小茶人。
四、教育效果:
学习茶艺后,该学生的举止、气质、行为规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潜移默化的茶文化的熏陶中,礼仪修养也有了一次飞跃。张某某现在是学校茶艺班里的活动积极分子,茶艺组的小能人。她还在社区为邻居展示茶艺,她和同学们在重阳节到来时,为社区老人献上一杯敬老茶,她还积极参加徐汇区的茶艺展示、全国茶艺邀请赛,并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五、几点反思:
学习茶艺时间虽然不长,但在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学生的一次次进步。《娇娇
女变成乖乖女》的案例告诉我们:利用茶艺平台、组织开展茶艺活动,也能够有效转变学生,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当然学习茶艺也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只有在家长配合下才能取得更好教育成果。茶文化与家庭教育结合还是第一次,但相信茶艺这一新鲜而又古老的艺术,一定会受到更多家长孩子喜欢,愿更多的“流动的花朵”,在茶的海洋里得到健康成长。
3、雨露滋润禾苗壮
——陈维敏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
张中天、男12岁。纪律较散漫,比较懒惰,日常行为习惯欠佳。学习目的不明确,缺
乏兴趣求知欲,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做,三天两头不交作业。同时,缺乏学习进取心,比较随意,比较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因素:思维比较灵活,接受能力也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因素:受家庭环境影响:上有两个姐姐,父母亲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低年级不求学业好坏,只求掌上明珠快活,加上工作比较特殊,做蔬菜批发生意,经常傍晚出门,导致该生缺乏父母监督,不思学习,贪图玩乐,而且家长与学校沟通又较被动。
3、形成心理因素:由于存在的一些坏习惯,因此受到学科老师批评、很多同学的抱怨责怪,由此出现自暴自弃倾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赏识教育的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行为习惯差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过程中,应坚信“人在环境教育中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致以情”原则,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他人帮助和教育,同时通过自己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使他的消极状态逐步改变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闪光点,如语文作业按时交,写字较前认真,成绩稍有进步,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任课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当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另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让他看到美好的希望,从而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自信心。
四、教育的实际效果:
通过大半年的教育指导,该学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
为习惯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目前该生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学习信心倍增,学习成绩提高。
五、教育策略的反思
通过信任与赏识教育个案分析,深刻感到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转化教育学生需要有个过程,需要奉献爱心、需要因材施教、需要耐心教育;需要长抓不懈,还需要学校各位同仁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整体教育功能。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较好的成效。
4、重视家校沟通 促进学生进步
——陈维敏
一、个案背景:
吴鹏飞、男、97年出生、籍贯安徽安庆、上有两个姐姐。父亲初中肄业,母亲文盲,做油漆生意。由于重男轻女,对男孩十分宠爱,总是百依百顺。在本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电脑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为了改善家庭学习的条件,一年前父母为孩子购置了电脑,由此以要求回家练习为理由,经常一回家就玩电脑游戏,从而成了网迷成绩明显下降。
二、教育转化:
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发现该生成绩不理想,遂与父母亲交换意见,希望在家多关心孩子学习,母亲表示不认识字,希望老师能管严一点,但隐瞒了该生在家不温课,长时间玩电脑的实情。由于与母亲交谈无效果,又因家长学校未来参加,故走访了该生的家庭,并与其父亲交换意见,这次听到了父亲真实想法:一让孩子早点接触电脑利多弊少。二自己生意忙没时间管,你们学校就多管一点。三我孩子的脑子是不笨的,今后成绩会逐步上来的。针对家长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即予以交换了自己的意见,但并没有很好接受教师建议,临走时提出要他参加家长学校的问题,要求多听听教育孩子的方法,他表示同意并每期如约而至。几次准时到校听讲座以后,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态度改变了,父母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讲到光做生意而放弃教育是不对的,尤其买了电脑而疏忽管理更是不妥当的。
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父亲主动到校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商讨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重视孩子教育问题了,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建议父母之间先进行商量,统一思想以后再商定一些措施,比如一为了转移孩子对电脑兴趣,必须限制孩子玩电脑的时间,主要从培养孩子自制力开始。二给孩子创设良好读书与娱乐环境,既有学习读书时间又有娱乐时间。三要充分利用两个姐姐的资源,在互帮互学互玩中得到共同提高。四家长每天要做好检查备忘录工作,以保证各项教育措施能够得到落实。
三、教育效果:
在家庭学校教育的紧密配合下,吴鹏飞同学学习成绩稳中有升,并在与吴鹏飞同学闲聊中,还得知现在玩电脑时间虽然少了,但完成作业以后如有空闲时间,还能与姐姐一起玩24点,走五子棋等,现在我的生活非常充实学习效果也不错。通过家校沟通成功案例的仔细分析,说明家校密切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说明家校密切联系过程中,还必须寻找到实施教育的共同点,只有达成统一的思想、采取统一的措施、形成统一行为,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下,我相信吴鹏飞同学一定会有更大进步。
5、打开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结
——邓瑶
一、案主简明情况:
高玉磊,男 ,8岁,籍贯山东。他的眼神使我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因为这是一双始终逃避的眼睛,是排斥,是胆怯,还是另有原因。在大家都专心听老师讲话时,他显得局促不安,东看西瞧,身体佝偻着,坐的姿势那么紧张好象准备随时离开的样子。
二、主要背景材料:
1、 家庭情况:在高玉磊的幼儿时期,父母外出工作,把孩子托付给一位保姆,保姆没
有文化,只养不教,两人之间很少有语言交流。后又送全托所,由于缺少与人交往经验,显得十分孤僻,同时不能按老师要求做,又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当父母发现孩子行为异常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匆忙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
2、 学生情况:新生入学后,对学校生活相当不适应,不合群个体行为偏激,情绪散发
波动较大,上课学习行为随便,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对同学学习影响较大。
三、情况分析诊断:
开学第一次升旗仪式,他就给了我一个意外。升旗仪式在操场上进行,学生首先在走廊里排队,可他一见众多陌生同学,一下子大哭了起来,而且哭得不可收拾,喊着要回自己的教室,闹着要找自己的爸爸,怎么也不听老师的劝说。我只能带他回到教室,只见他拿出纸巾使劲地擦,又把纸巾攥在手中不断扭,眼睛擦得通红还在不断擦。以后几天时间都是这样,一到早操排队铃声响起,他就会撩起上衣擦着眼睛,显出一付手足无措的紧张模样。
上课想玩就离开座位,在教室里随便走动;上课想说话就说话,从不举手张口就说;小动作也很多,一批评他就哭给你看;每次课堂作业总完不成,第二天才把作业交上来。
四、家庭教育指导:
1、深入家庭了解情况:经过多次家访心平气和交谈,才在急脾气妈妈口中了解到:高玉磊从小不在父母身边,一直托付给一位阿姨带领,在幼儿园已相当不合群,独来独往胆子非常小,与老师关系也不好,经常受到不公正待遇。等父母回到孩子身边后,发现孩子行为不对劲,于是就由自己带着孩子,虽然经过很多次的努力,但情况至今没有根本好转,说到伤心处妈妈流下了泪。妈妈接着说:孩子会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不与人说话,人一多他更紧张,最近,正在找医生进行治疗,比如做知觉训练、做亲子的交流等。
2、学生个体行为指导:根据高玉磊的家庭背景,以及目前形成的行为,采取了以下积极的介入措施:一帮助他逐步树立正确的行为认识,同时帮助他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比如当他处于不良的紧张状态时,及时进行积极的疏导和沟通,做到耐心倾听他的诉说,保证在情绪上能得到宣泄,事后再在行为上加以一定的指导,让他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善意,并在精神上得到足够安慰和依靠。二帮助他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建立起比较自觉的学习行为,比如按时交作业习惯、摆放学习用具习惯、上课举手发言的习惯。为了实施目标还应用了一定方法,主要采用代币方法进行治疗。每天根据表现给这3项打分,哪项表现好就在成长本上贴1颗五角星;每周进行总结,如果在一周中某一项累计得两颗五角星,就可以换1面小红旗;一个月某一项得两面小红旗,就可以换1朵大红花,并向家长发喜报。在进行个体行为指导过程中,除了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之外,我好比较注意他的集体行为指导,比如带领他一起参加班级活动,开展小伙伴互帮互学手拉手活动等,为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以克服与人交往的恐惧心理。同时争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支持,一加强与孩子在语言上的交流,多带孩子参加外出活动,经常保持与不同人事接触,以提高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二督促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一旦做到就进行表扬鼓励,使其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指导,孩子感受到了老师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也体验到了做成事后的愉悦,因此在学习行为上、心理品格上已发生很大改变,并在学习成绩上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五、教育几点反思: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学生不良的行为,在矫治过程中也会出现多次反复。这是因为在遭遇冲突时,受原有的行为影响,主体会出现无条件的、自动的反应,另一方面良好行为认识看似形成,但作为调节行为内部的力量,其良好的意志品质还尚未形成,因此不能保证其知与行的一致。同时,客观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刺激,也会对其行为矫正产生消极影响。于是错误会反复出现。这决定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因急于求成不得而轻率地认定其不可救药,也不要轻率地认定教育无效而灰心丧气,不知所措。而应该耐心分析问题,找出行为反复的原因,再进行教育。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注重平时扎扎实实、耐心细致的教育过程。而良好过程的延续,也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孩子的健康成长。
6、玉不琢不成器
——邓瑶
一、案主简明情况:
刘丽,女,11岁,籍贯江苏。在当上学校大队委员以后,由于学习工作上的压力,在思想上产生了波动,出现了畏难,继而怀疑甚至否定自身能力的情绪。经过调查,发现其家庭教育中缺少必要的挫折,因此形成了承担不起困难,对自己不够自信的心理问题。
二、主要背景材料:
1、 家庭情况: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来沪打工多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作很辛苦,
抚育一双儿女,目前收入比较稳定。老实本分的父母,也希望通过努力改变目前艰辛的生活状态,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比较在意,特别重视儿子的升学问题。由于一次批评稍重后,女儿一直把事放在心中,郁郁寡欢,从此家长不敢讲一句重话,进而对其学习要求也不是很高。
2、学生情况:刘丽尊敬老师,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班中人缘极好,学习态度认真踏实,
一丝不苟,学习成绩一直稳定且名列前茅,只是生性内向且柔弱,容易害羞。
三、情况分析诊断:
一直被老师同学看好的刘丽到底怎么了?就在她全票当选大队委员候选人,并顺利成为
大队委员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次十分钟劳动时,由于她不在劳动包干区,作为老师的我询问了她:为什么不去劳动?谁知她并不回答我,默默地站着,就在让她回座位的一瞬,她竟然哭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周记中,她写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信中提到:老师,在最近的语文课上,您总是请班里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我举了手,您却不请我,而当我回答不出的时候,您又让我回答。我想:我是不是不再是个好学生了,连您也不相信我了,请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收到信后我的心情很沉重,一个各方面发展都较均衡的好学生,怎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想到如不及时解决好,必然还会影响她日后的人生。为此我作了比较仔细的分析:首先从她的表达途径来分析,这个孩子缺乏当面交流的勇气,其次从她的表述内容来分析,这一阶段的自我感觉很差,她对自己估计过低,认为一切不如别人,即使面对很小的困难,也是消极退缩,几乎完全没有信心。另外同学也告诉我,刘丽大队部工作开展得不顺利,花了许多时间却不见效果,还影响了学习的时间,一直想放弃。由此我得出了她的挫折耐受力不够强的结论,因为对于挫折耐受力差的人,在她遇到各种紧张性刺激的时候,如测验,遭受批评,环境的改变,就会出现紧张状态,因此她承受不了了,另外平日里她受到的过分保护,也可能是造成现在承担不起生活风雨吹打的重要因素。
四、实施教育主要内容:
1、寻找背后的故事:针对她的情况,必须开展家校双管齐下的心理辅导。于是我请来了刘丽的父亲,告之了具体详情。接着父亲就吐露了自己心声:当年一家人刚到上海时很苦,一是工作的艰辛,二是作为外乡人受不到应有尊重,因此一直小心翼翼地在上海生活着,我想这种态度可能会影响到两个孩子。刘丽作为女孩子就更显得更加胆小,生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对自己总是不够自信。以后生活条件稍有了改善,我们觉得孩子出路在读书,于是尽所能提供好的学习条件,尤其为儿子找了所重点的民办中学,收费不低。总之通过一番交谈我发现:深知女儿柔弱的他们,并不想给她太大压力,因此连句重话也不会说,只是想给她一个避风的港湾。同时也说明了:父母的呵护使刘丽耐挫力被削弱了,而一当这种呵护发生变化之后,那么她就会因为无助而显得焦虑,这样原本的爱却成了现在的害。
2、进行必要的指导: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刘丽的父亲不断地叹气说:老师啊,你真不知道我们有多难,这一点我们是不愿意让孩子知道的,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他们好啊!我充分理解民工子女家长的苦衷,但我不愿看到一个有潜力的学生,在未来生活中渐渐失去竞争力。在我慢慢的开导下,刘丽父亲渐渐认识到教育的误区,并答应会给刘丽一定的空间,逐渐放手让她去“碰碰壁”,当然家校双方还要做配合工作,特别要注意给予大力的支持和热情鼓励,在方法指导上还要注意讲究艺术,千万不能把教育培养孩子的事搞扎了。
3、给予充分指点:学校大队委员的工作是繁忙的,经常要去开会,要完成辅导员布置的任务,要为低年级同学服务等。主要落实的工作要点是:一帮助刘丽学会划分时间,即把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错开。二帮助她学会调动和发挥同学积极性,以提高完成任务的工作效率。三帮助她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同时做好少先队干部考核表彰活动。五年级就快毕业了,刘丽的工作积极性、自信心增强了,各方面表现也更加出色了,同时还为学校获得了很多奖,目前,刘丽已顺利的进入了中学,在即将离开吴中路小学的时候,她竟然送给我一个多啦A梦钥匙圈,并含着微笑对我说:老师,感谢你对我的关心,我祝你幸福快乐。
五、教育几点反思:
是玉也得琢,不琢不成器。案例中的主人翁是个好学生,好学生不仅应该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还应该是思想品德高尚、心理品质健康的好学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正确对待和认识客观现实,处理好个人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客观实际。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内在的优良品质,也有可能促使他们正确对待,并能在困境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不会产生不良的消极情绪,而影响心理健康。通过对案主的心理纠正,使其较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与环境取得积极平衡。对自己更自信了,面对挫折的承受力加强了。除此之外积极争取家长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才能更好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7、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一)
——冯丹莲
一、基本情况:
蒋XX,女,小学三年级,班级中等生,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爱插嘴、上课不专心,而且经常和周围同学讲话。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二、分析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手段,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从蒋XX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而以自我为中心,就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这是在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而发生的一种偏差。不遵守课堂纪律,单纯地从她身上看,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受影响的前提下发生的。因此,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学生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或是不理智的创新自我的一种另类表现。从蒋XX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宣泄方式。
三、帮助方法:
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
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物。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其次,与本人谈,课后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好动、爱插嘴的坏毛病,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标。再次找班主任一起关切。了解其在平时的表现,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班主任老师沟通,有的放矢地了解其在班级表现,和她以及老师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课后,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在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蒋XX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小组长,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并适时地予以表扬奖励,让她品尝为小组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
四、效果与结论:
通过几个星期的帮助,蒋XX上课表现真的有了进步。上课能控制好自己,不和周围同学讲话,甚至小组成员讲话时,她也会遏制。最终,她所在小组学期末获得了班级第二名好成绩。看着她自信的表情,我能深深认识到:只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优点和长处,并通过各种渠道、方法,共同努力地做工作,那她就一定会有较大的转变。我认为在实施心理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能”等积极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要经常使用激励语言赞美学生。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更能激发一股自信与冲劲,使潜力得到更加好的发挥。
8、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二)
——冯丹莲
一、基本情况:
自卑畏怯心理对未成年的学生来讲,在不同场合就会有不同程度表现,则是部分同学能在小学阶段跨越,也具备一定的实力和优势;而更多同学面对激烈的竞争,总还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尤其走到后面,特别是参加期末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因此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二、分析思考:
三年级有一位很普通的男孩子。他从来不与别人交谈,在与人插身而过的时候,也总是把头低得低低的,快步离开。我一度曾怀疑:他会不会是个哑巴?还是智商有问题?对此我觉得很奇怪。后来,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终于发现他为什么不喜欢与别人说话了。那都是因为班里面的同学都嘲笑她,嘲笑他的外表与身上的味道。他的父母是在菜市场工作的,卖得是鱼、虾等水产品,自然而然他身上会占有一点鱼腥味道。因此每次他父母来校找他的时候,身上一股鱼腥味总是会惹来同学们异样的眼光。久而久之,他便不再与人交往。其次,他个子不高、人又是瘦瘦小小的,在班级里经常被老师和同学忽略。因而使得这位很内向的男孩子又失去了自己对外表的信心而感到自卑。通过我的分析我可以断定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自卑的表现,比如: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说话,会脸红、害羞、很腼腆等等。
三、帮助方法:
于是,我在平时上课时经常为他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建议他在家里:当有客人来的时候,可以试着给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与客人玩一会儿,或者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在校园集体环境中:老师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了,我们全体同学都为他鼓掌。在集体游戏中:我让他担任比较重要的角色,使他感到自己与别人都是一样的,从而消除怕羞、胆怯的心理。除此之外还要让自卑的他,多一些参与伙伴共同游戏的机会,通过同学们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使之能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发挥,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因为当他与伙伴们一起游戏时,大家的知识经验接近、兴趣爱好相同、地位平等,就能使他在玩耍中忘掉自卑。另外,对自卑感较强的同学,我还有目的地安排他在课堂中担任管理工作,让他尝试领导、管理别人的经验。
四、效果及结论:
通过我和班主任的关心和帮助,他现在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上课能够很大方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同学们会十分热情的与他一起玩耍,有不懂的问题他会主动拍拍同学,说:“XX,这题怎么做?”他能有这些变化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自卑的形成往往是缺少自信,或对于自己的不满,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感觉。因此需要特别坚持的是,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足,都不应该失去信心,因此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付出温暖更多的关心和呵护,让他们享有家的温暖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得到更健康的成长更全面的发展。
9、用器乐吹奏净化学生心灵
——高亢
一、学生情况:
五年级学生,叶波、男。来自农村,进入我校后,经常上课随便说话、用手指或硬物捅戳别人。自述自己实在克制不了自己,上课时总是觉得太安静进而感到孤独寂寞,就是想说话引起他人的注意;或是心烦气燥想借助说话来缓解。午休时间,却忍不住要恶作剧一下,欺负他人,来平衡自己心理上的需求,使自己得到满足。
二、案例分析:
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情绪骚动性不良症。由环境、交往圈、校园生活、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理等因素所引起。本症的主要特点:是患者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而且由于心身因素或心理因素所产生的急剧情绪变化,给正常的学校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三、辅导矫治:
运用理性情绪治疗,鼓励宣泄不良情绪,协助进行自我探索。在这里我将运用聆听、关注、自我表露等技术来传达我对他的同感,缩短我们间的心理距离。采用播放舒缓悠长音乐的治疗法,控制其情绪,以缓解情绪达到正常交流的目的。运用现实行为治疗,为他梳理自卑根源,重建新的心理平衡点,在认识自己问题所在,并充满自信的同时,努力引导他接受现实,并且把所比较的视野结果,从别人身上向自己方向转移,这是重建自信心的关键所在,而当减缓心理压力、消除不良心理压力、又产生良好情绪时,根据学生好动特点,以及原来学习基础,组织引导正常学习。从教育的周期角度上讲,还需要制定个别指导计划,以从根本上解决好动的不良习气,真正达到以音乐熏陶教育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
四、教育效果:
个案描述的是音乐中的乐器教学,经过积极而有效的辅导矫治,该生从六孔竖笛到八孔竖笛,再到横竹笛几种方法的学习,在音乐技巧上都有了很大进步,特别通过学校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有机会参加各种乐器演奏比赛,他的自信心有了进一步的增强,感到欣慰的是心烦气燥的坏毛病、妨碍别人正常学习的坏习惯得到了纠正。
五、几点反思:
教人未见意趣,是必不乐学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运用器乐吹奏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表露自己丰富的感情,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10、用音乐唱出心声
——高亢
一、基本情况:
李娜、女、五年级学生,上海户籍。进入学校后,成天郁郁寡欢,不与小伙伴一起活动,对自己失去信心,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善言谈,说话总是吞吞吐吐,由于脾气有点古怪,还经常受到他人的歧视,因此长期以来心理负担很重。
二、案例分析:
这是比较典型的具有内向心理的学生,由于不善于表白自己的心迹,因此无法排泄心中的苦闷和烦恼。由于长期累积得不到应有指点,缺乏少年激情,对世事冷漠,情绪表现低落,且比较固执,很难进行比较通畅的语言交流,因此比较严重的影响着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育步骤:
1、在平时课堂上、课余时间,多注意观察她的言行,尽可能多的与她接触交流,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多争取互动的机会。2、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尽可能多的与她交心谈心,一旦发现问题或提出要求,及时帮助她解决心中的郁闷。3、实施个别教育,传授唱歌技巧,通过音乐熏陶,逐步进入音乐世界,逐步软化自闭症状。4、帮助她寻觅自己的心声,以激发她对事物的激情,鼓励参加歌唱比赛,在歌声中寻找生活乐趣,逐步增强其自信心。
四、实施效果:
结果是非常甜美的,终于看到了她的笑容,看到她与小伙伴在一起歌唱,也看到她高兴的走上了比赛的舞台。我感慨万千:当一个充满哭泣、充满自卑的心灵走进来,然后走出去的是一个鲜活、快乐、自信的心灵时,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心灵的美容师,在与她同分享苦与乐、喜与悲的过程中,我也感觉到自己,在音乐的园地里不断成长、在飞翔。
五、几点发思:
对人们身心健康最为有利的音响莫过与音乐。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高兴时常会情不自禁地哼起歌来,遇到情绪烦躁,特别是精神苦闷时,听听音乐,也可使自己的心灵得到
安抚,可见音乐充满着无限的魅力,今天用音乐唱出心声的个案,正说明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培养孩子健康成长中的生命力,运用好音乐这把金拐杖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11、增强自信心
——季芳
一、个案背景:
刘某某,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还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身为班干部,就怕什么事情都做得不如其他同学,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放不开,好像很胆战心惊。
二、个案分析: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发现她性格内向,但内心有好胜心,如果做错了什么事,会一直沉浸在里面,对于很多事都太放在心上,生怕做错了,自己不能接受失败的经历。
2、家庭因素: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工作又忙,很少有与孩子沟通的时间,一旦产生心理压力,不能跟父母说,就自己闷在心里,长期以来,遇到问题,总是感到不安和恐惧。
三、辅导策略: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学习的革命》一书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为了去除刘某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希望她能把心里的话跟老师来沟通,并且让她担任了数学课代表的工作,这样可以多些时间与老师接触,消除对老师的害怕的心理。平时工作中,我又主动关心她,了解她在工作的困惑,帮助她一起解决,让她知道自己的能力也是很强的,做事情也是有了魄力的。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同时我还经常性地与她的家长联系,因为刘某某的哥哥曾经是我执教过的学生,与家长已经比较熟悉,所以很多事情很方便进行沟通。在家访中,鼓励家长平时能够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谈话,了解孩子心里的困惑,如果是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及时与老师联系,及时解决孩子的问题;如果孩子在家中无意做错了事情,不要简单地进行批评,要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育反思:
通过家校共同的努力,孩子有了一定地变化:能够主动协助老师完成班级工作,当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也会慢慢试着自己去解决。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针对这样的班干部,不要急于让她担任起班级的工作,而要循循善诱,解决心理问题,关键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让她感觉到自己的能力。
12、多一些关爱
——季芳
一、案例介绍:
学生高某某,9岁。该生平时上课爱站起来东张西望,或者将脚放在凳子上跪着玩,有时爱玩一些小玩意儿,与人交谈时很羞涩,听课时爱插嘴,但教师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却两眼茫然,教师将问题复述后,他依然如此。另外,作业也不能独立完成。
二、家庭情况:
通过家访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不怎么捣乱,但是每次回家都不知道家庭作业是什么,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通过反复观察,该生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和听觉记忆方面发展不协调,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低下。
三、矫正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生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不断矫正,通过与家长沟通、商量,达成共识后,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制定合理作息制度。要保证孩子在校能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必须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我向家长特别强调:不能长时间看电视,因为看电视时,孩子处于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的状态,容易造成上课也处于这种状态,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看书习惯。
2、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出现错误举动时,我会找他谈心,告诉老师对他的期望:做个爱学习、守纪律的好孩子。有时,上课遇到他站起来东张西望时,我悄悄走过去,用双手扶着他坐下,并用眼睛看着他。我发现他在英语的学习上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所以经常让他在课堂上朗读,不断增强他学习的积极性。
四、基本结论:
通过一学年的努力,该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这样有多动症的孩子的教育,还需要家长和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还应当注意在不同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才能受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13、注意后进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陆蕙
一、学生情况:
王婉,女、12岁。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几乎都是班上最后几名。性格上,胆小、多疑、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
二、家庭背景:
父母平时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没有时间和精力与王婉交流沟通。唯一的交流就是问考试成绩,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长期这样,王婉也不再有实话对父母讲。总之,这是一个缺少爱与沟通的家庭。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王婉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形成这三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一父母提出的要求她达不到,所以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总是有着又要挨骂挨打的感觉。二家长对她缺乏正确的理解,由于孩子心理负担一直过重,造成其性格的缺陷,形成自卑、压抑心理。三达不到要求感到很丢面子,但是有话又无处诉说,导致她内心非常苦闷,所以很少主动与人沟通,语言能力发展不足,这样,她更难与人交往,显得更加的孤独、压抑。
三、教育手段:
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能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以促进心理素质的优化,并促使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的手段是:一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到方式,和其他任课老师把王婉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她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王婉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她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二通过学校联系薄等方式,建议家长对王婉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王婉营造一个温馨、各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王婉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王婉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三鼓励家长把心中对孩子的爱说出来,并让王婉知道,以唤起王婉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体谅。四在培养王婉交往自信心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帮助王婉在集体中找回自信,学会交往。在班级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多多为王婉提供表现机会。帮助她找回自信,赢得与同伴平等相处的机会并获得交往的快乐,激发起努力向上的勇气。因此,在集体活动时,我总是设计她能独立完成的活动让她参与,让她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的夸奖。课堂上,把一些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她,暗示她学习能力在提高,引导她充满自信,充满希望面对学习,面对与同学的交往。
四、教育效果:
王婉的交往能力及自信心得到明显提高,家长也反映她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在父母面前也不再“报喜不报忧”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愉快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其它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
五、有益思考:
孩子是娇嫩的花骨朵,她的茁壮成长需要家长、教师以及各方面的关心和悉心照顾。孩子虽然年龄还小,但不要因此而轻视他们,他们也是有着自己思想的人,多多与他们交流吧,你会发现更多,获得更多!总之,后进生在我们精心培育下,也一定能健康成长起来。
14、加强民工子女溺爱型家庭教育的指导
——陆蕙
一、学生概况:
吴稹,男,12岁。父母在做串珠生意。在学习上,令老师家长头痛。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积极性。课堂作业几乎天天不能按时完成,回家作业基本不能完成。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性走神、发呆, 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暂。作业拖拉,是否应该按时完成作业对他来说无所谓。不管老师怎样耐心教育或是严肃批评,他都显得很麻木,教育效果很低。对英语学习没有一点兴趣,回家从不读、背单词,考试经常不及格,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困境。他也好几次对老师说过不想读英语了,老师好说歹说,却一点效果也没有。
二、家庭状况:
通过与吴稹个别谈话发现:一与其父母亲有隔阂,不服管教,想去外地老家生活。二、没有自信心,自卑感重,随便什么事总感到没有劲。三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关注。该生是一个溺爱型家庭,父母对孩子溺爱有加、偶尔甚至还会纵容,但目前发现孩子退步了,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存在较大困难,成绩又有明显下降,因此感到有些后悔。在家教教育中,父母最感困惑的是:怎样让孩子有上进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时间合理安排,生活上能学会自理。正因为家长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迫切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指导。
三、教育指导:
主要采取的教育措施是:1、经常与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探讨家庭教育观念、方法、技巧,同时帮助家长找到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家长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2、加强与其他学科老师的交流沟通,形成统一的帮助指导的意见,共同落实帮教的具体措施,重点加强加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提高教育辅导的实际效果。3、重视对学生的个别指导,通过交心谈话使吴稹懂得:父母有时表达爱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天下是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的”,另外有时候自己也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4、抓反复反复抓,在交心谈话过程中,吴稹虽然有所理解,但仍觉得其父亲责打的方式不对,为什么爸爸在不满意时,经常要用衣架来打他(给我看过被打的地方,留下了红红的痕迹),为此又上门家访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家长比较好的解决打骂的坏习惯。
四、几点反思:
现在吴稹每天能按时完成课堂与回家作业,只是所花费的时间比一般的同学要长。因吴稹自小学习、生活习惯已经养成,一时难以改正所有的不良习惯,如:上课走神、作业拖拉等,但在老师的提示下,也能得到比较好的改正。民工子女家庭也存在溺爱型家庭情况,但其表现的形式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当然共同的则是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年多来,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吴稹的进步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特别在英语学习上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但是我相信,通过家、校双方的密切配合,通过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新的学期里,吴稹同学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15、他改变了
——邵佶
一、案主的基本情况:
刘剑同学,男,10岁,来自安徽,聪明、倔强,喜欢用拳头来解决问题。经常与同学发生摩擦。不愿接受批评,屡教不改。但能力强,成绩良好。
二、案主的背景情况:
该学生06年9月转入我校,在老家的学校时,左眼因伤害事故已经失去视力,母亲在上海做钟点工,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由于孩子受到过伤害所以对孩子有放任的态度。
三、诊断与措施:
生性倔强的他对于批评不愿接受的原因在于,他认为错不在自己,是别人先惹他的。根据情况我采取了这样几条具体的措施:
1、与母亲沟通。向她指出虽然孩子受到过伤害,但不能以放任的态度任其发展,家长应多给予孩子正面教育,减少成人不良言语、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给予孩子正确的模仿榜样。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
2、在班中要求同学尽量别去惹他,减少对他的不良刺激。并经常与他谈心沟通,耐心倾听他的意见,让他感到老师是真心诚意关心他、帮助他的;有时当他行为偏激时,我对他也比较宽容,从不与他正面冲突,各种事情都做冷处理,尽量让他静下心来。
3、根据他的能力,尽可能为他创造条件,发挥他的特长,按照教育的要求,在不影响同学学习的前提下,让他做他比较喜欢做的事情。渐渐地,倔强,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习惯得到了改变,再也听不到学生对他打人的投诉了,他与同学的关系得到了较大改善。
四、教育效果:
在2007年上海市小学生优学网班网制作比赛中,与同学和老师共同合作,获得了上海市一等奖,团体一等奖,并在学习中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五、几点思考:
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学生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接受老师对他心灵上的塑造的,但在老师和学生间建立了融洽的友好关系时,师生感情上就有了交流,事情也就好办多了。同样道理,作为父母也应与孩子多沟通,而且这种沟通是有意的有方向性的,同时,还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所以一味地放任自流只能适得其反。
16、他有进步了
——邵佶
一、案主的基本情况:
娄小珍同学,男,10岁,来自安徽,顽皮、生活学习习惯差,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作业潦草,经常少做或不做作业,学习成绩较差。
二、案主的背景情况:
该学生从小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8岁来到上海,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程度,父亲从未在学校露面,平时对孩子学习的监督由母亲负责,但母亲溺爱孩子,孩子回家不管说什么她都很相信,总是觉得孩子很聪明,还认为孩子小,就算犯了点错也是没有关系的。每当老师与家长联系,家长总是说已经对孩子进行了教育,孩子听不听不管,因为她也没办法。
三、诊断与措施:
因家长的溺爱,产生了该生有空可钻的思想。放学后不是先做作业,而是先看电视或玩耍,等妈妈问起作业完成的情况时,就吹牛说早已经在学校完成,而家长也深信不疑。根据情况我采取了这样几条具体的措施:
1、将家长请到学校让其明白孩子目前各方面的情况。指出,孩子虽然还小,但也应该进行必要的教育,由于缺乏家长有效监督,孩子成绩始终停留在较差水平。作为父母,总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但不能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老师。
2、为家长提供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每天不单单要检查孩子的抄作业本,并要逐条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每天的口头作业一定要督促孩子完成,不要轻信孩子。
3、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他的口语作业进行检查。一但发现对已学课文不熟悉,则立即向他指出,并请小干部督促他补做未完成的口头作业。
四、教育成果:
通过努力,该生口头作业的完成率高了,字迹也端正了,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五、几点思考:
爱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孩子一般缺乏自制力,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讲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是不要听信孩子讲的话,而是不要太过分太随意,如果缺少或没有凭证,那对孩子而言,不是爱而是害。作为家长都望子成龙,但不能一味地依靠学校的力量,毕竟和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而父母的督促是最有效的。作为老师,对这类孩子要时常提醒,让他们感觉到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做的更好,以逐步让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17、心理个案分析——任性
——苏申
一、案主简明情况:
姓名:刘安安、性别:女、年龄:11岁、来自江苏省响水县。
二、主要背景材料:
独立性不强,过于依赖。这点体现在她在做作业老是要看别人的,有时候甚至要别人帮她做,理由就是“我不会做”。比较任性,固执。这曾令我头痛不巳。因为对她我是一不能骂二更不能打,好言好语跟她说,没用,毕竟是小学生,理解不了大道理。注意力不集中,好玩。这是大多部小孩子的共同点,她也不例外。每次上课,她总能想出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出来做做。譬如拿本本子削一支铅笔,时常看看外边等等,有时还不想上课,拉着你或抱着你要玩。记忆力、想象力发挥不是很好。这表现在她记汉字时,总是这次写了下次要写就又不知道了。而让她写一篇几百字的小作文,更是难上加难了。
三、情况分析诊断:
我把每次观察到的问题总结好,让她爸爸妈妈看,她父母说她的确存在这样的不足,但就是拿她没有办法,不知道该如何帮她纠正。一句“书我读得不多,你帮我想一下办法,帮帮她”又把问题全放到我们教师身上,此时,我又一次体会到身为教师的责任重大,意义深重!那该如何去帮她呢?总得有个办法呀!我费尽心思偿试以下做法:
1、了解她的兴趣所在。她喜欢画画,我就从这入手。每次上品社课、晨会课,总留几分钟来让她自由活动,要求是把让活动的内容记录下来。我发现慢慢的她有耐心了,这也给我增强了信心。2、多给予称赞。既然不能打不能骂,那就称赞吧。每次,当她做好了一点,那怕只是写好一个字,我也及时地给予她称赞和鼓励。我发现,每次称赞后,她总是开开心心的,以积极的态度来接受让她完成的任务。在反复的锻炼中,她的独立性提高了,也不怎么依赖别人帮她做作业了,这又让我跨出了一步。3、给予尊重。人,无论年龄大小,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当你得到别人尊重时,你总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相信,她也有这种感觉,虽然她并不一定知道这些价值观。每次,当我问她的要求,并和她商量该如何如何时,她总是开心的和我聊,而在她要求得到满足时,更会开心的抱着我。慢慢的,她也不会固执的坚持她自己的错误做法了。最后,陪她做感兴趣的事,然后在她玩累了要休息的时间里告诉她该认真上课学习了。
三、教育效果体会:
经过积极的偿试,她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已得到改善,爱玩却依然,只是懂得该玩时就
玩,该学的时候就学。她的变化让我非常欣慰,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任性,我们平时在讲的随意性,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其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采用理解、尊重、疏导、激励手段,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体会到争取家长的支持也是重要的,正如个案中所提到的那样:如果家长不是“一推了之”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效果可能会更显著。
18、心理个案分析——自卑
——苏申
一、案主简明情况:
姓名:房兆丽、性别:女、年龄:11岁、来自山东省苍山县。
二、主要背景材料:
我们班有一位很普通的女孩子——房兆丽。她从来不与别人交谈,只是向我们莞尔一笑。我们心想:她会不会是个哑巴?还是智商有问题?我们对此觉得很奇怪。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终于发现她为什么不喜欢与别人说话了。那都是因为班里面的同学都嘲笑她,嘲笑她的外表与身上的味道。在活动的时候,她不懂得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把自己搞得像个大花脸。同学们都说她不干净,不喜欢她,这对她的打击非常大。就是因为同学们都嘲笑她,所以让这位同学的脸上很没面子。使得这位很内向的女孩子失去了自己外表的信心而感到自卑。
三、实施教育手段:
通过我的分析我可以判断她的一举一动都是自卑的现象,比如: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
不说话,会脸红、害羞、很腼腆…… 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
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
家表演一个节目。在校园集体环境中:老师让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了,我们全体同
学都为她鼓掌。在集体游戏中:我们让她担任比较主要的主角,使她感到自己与别人都是一
样的,从而消除怕羞、胆怯的心理。要让自卑的同学多一些与伙伴共同游戏的机会。游戏是
我们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同学们能按照自己的愿意自由发挥,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和
性格。当她与我们一起游戏时,我们的知识经验接近、兴趣爱好相同、地位平等,就能使她
在玩耍中忘掉自卑。另外,对自卑感较强的同学,老师还有目的地安排她们在班级中担任管
理工作,让她们尝试担任领导、组织别人的体验。
四、教育实际效果:
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很大声的回答,同学与她玩耍的时候她会与你玩,有不懂的问题她会主动去拍拍你,说:“林丽,这道题怎么做?”他有那么大的变化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五、教育几点反思:
会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因此,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到家的温暖!
19、给孩子一片洁净的天空
——孙靖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金少博、性别:男、年龄:13岁、籍贯:安徽。
二、个案背景资料:
(一)家庭成员及职业:父亲:以开小杂货铺为生,极少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母亲:家庭主妇,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包庇、纵容。
(二)个案的家庭环境:身为家中的独子,该生一直随父母在上海生活、学习,由于家庭环境不是很好,其父一直忙于自己的杂货铺的生意,基本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其母没有多少文化,教育方法不得当,宠溺孩子,孩子有恃无恐,不大听其管教。
三、情况分析诊断:
存在的主要问题:该生自五年级上起开始出入网吧,由于家境不富裕,没有多少零花钱可用,只能偶尔进去玩游戏,处于“喜欢去网吧”的状态。今年寒假期间,由于手里有了比较多的钱,有了进网吧的条件,又不用上学,加之父亲过年期间比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的管教,所以该生整个处于“失控”状态,无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完全“沉迷”进去了;甚至还偷偷地拿家里的钱去网吧玩。经过查阅有关资料,认为该个案是典型的“沉迷不良爱好”行为。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进行辅导教育,纠正其不良行为。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因为金少博几次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联系家长,了解孩子在家学习情况,以便配合教育。通过和家长的交流,得知金少博不完成作业的原因是由于放学后不按时回家,经常去网吧玩游戏。今年寒假期间,由于手里有了比较多的钱,有进网吧的条件,又不用上学,加之父亲过年期间比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的管教,孩子的母亲又过分溺爱孩子,所以该生整个处于“失控”状态,无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完全“沉迷”于不良娱乐中。现在处于“假期后遗症”,虽然开学了,还是无心向学。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首先找该生个别谈话,问问他的学习情况,让他说说自己最近退步的原因,指出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通过谈话,发现他能够知道自己学习退步的原因,也知道玩游戏的害处,应该能够纠正其不良行为。我还利用思品课在全班进行健康上网教育,让学生自己说说迷恋游戏的危害。请全班同学共同提醒张同学今后不要去网吧。同时还和孩子的家长加强沟通,家校联手,共同帮助金金少同学。
五、取得的实际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教育,发现他其实还是比较能接受老师的教导,但属于自制力比较差的孩子,在克制一段时间后,又忍不住诱惑,去了网吧。其实孩子在改正的过程中有点反复也比较正常,但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以防止重新回到起点。
六、教育个案反思:
在我研究、跟踪的“学生沉迷网吧”个案中,由于学生的不良行为都是发生在校外的,老师只能根据其在校表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跟踪教育,对于孩子在校外的时间和行为,是无法进行控制的。如果周围的社会环境不够健康,有不良经营者的黑网吧吸引学生前往,而家长在开始的时候忽略孩子的异常行为,没有及时加以纠正,孩子周末和课余时间任其流连网吧,让自制力较差的孩子,独自面对自己无法控制的诱惑。而在发现孩子已经沉迷网吧后,又不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细致、有恒的养成教育,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摆脱诱惑。只会说孩子不听教育,打骂几次不听从,就对孩子失望,准备放弃。其实,这样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真的是一种非常大的伤害。因为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知道一件事的对错,和他是否做这件事情的行为,不一定是可以吻合的。我们在进行全面调查时,几乎每个孩子都知道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可因为他们是孩子,自制能力有限,靠他们自己本身的力量,往往是无法自拔的。从这个个案,可以看出,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要纠正他们的行为偏差,需要社会、家长和老师长期的共同配合,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才可以从根本上纠正孩子的不良娱乐方式,收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不管是哪一方面忽略、放弃对孩子的管教,都可能无法及时纠正孩子的偏差行为,严重的甚至影响他一辈子的人生道路。
20、风雨过后见彩虹
——孙靖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燕少昕、性别:男、年龄:12岁、籍贯:安徽
二、个案背景资料:
(一) 家庭成员及职业:父亲:在工地打工,极少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且不经常回家。
母亲:家庭主妇,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较知书达理,关心孩子的学习。还有一个在我校读一年级的妹妹。
(二)个案的家庭环境:该生的父亲长年在工地打工,而且不常回家(通常一周回家一次), 故缺乏与孩子的交流,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顾及不到。但是,该生的母亲对于孩子的要求较高,在学习、生活上很关心孩子,该生得以健康成长。
三、情况分析诊断:
1、存在主要问题:该生曾是一名优秀学生干部,各方面能力很强,工作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优秀。可是,情况发生了逆转,工作方面也不积极、主动了;还出现迟到现象;上课时常常走神,作业有缺交的现象,不懂的问题也不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不爱与同学交往了,总觉得他有什么事闷在心里,心理负担沉重,但不愿与老师及家长敞开心扉。由于当事人在学习上一般没有什么问题,更何况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非常好,所以排除这方面的因素后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工作上因遇到较大困难而不能很好地开展。与同学发生严重摩擦,受到冷嘲热讽或侮辱。家庭中发生了较的变故(父母感情不和,发生争执)。
经过与燕少昕的交谈,以及进行的家访中,我了解到,原来的确是父母之间发生了问题,父亲很久没有回家了。这件事影响了孩子的情绪,该生之所以表现异常,归根结底还是受家庭影响,心理上出现了偏差,导致思想和行为上也出现了偏差。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注意学生的行为变化与思维方式,适时调整教育方法。心理偏差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治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树立循序渐进的目标,逐步引导、慢慢纠正思维方式。采取批评教育、多谈心、多鼓励等手段,从思维、行为上的具体表现入手,做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把各种不良思维、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最终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多次找他促膝谈心,询问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询问他心中的想法,鼓励他把心中的苦闷讲出来。我对他说:“老师希望能成为你的朋友,特别是当你遇到困难时,即使我不能完全帮你解决问题,但我愿意倾听你的心声。”他有点感动,在周记本上他终于写出了他的一些想法,他觉得在人前他抬不起头来,别人会嘲笑他,自己好象什么都没有了。我把他当成大人一样平等地和他谈话,尽可能地将此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经过多次的交谈后,我觉得他的心情、行为有点转变。
(2)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关心、扶助,多鼓励,多接触,用爱心去抚平他心灵的创伤。选择突破口,努力帮助他战胜自卑心理。由于他原来对工作非常热心、积极,所以我选择这个为突破口。在工作上我适时地给予他提拔,并协调班干部为他的工作多出力相助,使他的一些工作得以较顺利的开展,这对他自己的能力很重要。利用班级的力量,利用同学间纯真的友情,及时遏制出现的反复现象。
五、取得实际效果:
通过近一学期的具体工作,该生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学校操场上、教室里处处可以看见他忙碌的身影、自信的脸庞、爽朗的笑声;他在学习上的劲头很足,通过努力,期末考试时成绩重新在班级中名列前茅。我很高兴他能重新找回自我,能以积极的态度坦然面对家庭的变故。
六、教育个案反思:
1、要经常深入了解学生,及时掌握情况。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学生受到的挫折往往是由不易察觉的挫折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深入学生当中,及时了解情况,做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防微杜渐,将一些大的挫折消灭在萌芽状态。
2、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挫折的原因,积极寻找抗挫对策。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挫折的原因作全面、客观、合理的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合适的对策,因势利导地战胜挫折。
3、创造条件,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重大的挫折,学生难以承受,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他们可能看到了希望,初步树立战胜挫折的决心。
4、要注意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意志坚强还是薄弱,对人的学习,乃至一生的事业关系极大。凡是在学业和事业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都是意志坚强、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始终如一的人。在身边的榜样战胜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
21、我就这样“宠着”她
——孙萌玲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江攀、性别:女、年龄:13、籍贯:江苏。
二、情况分析:
江攀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父亲早逝,母亲虽然很宠爱自己的女儿,但由于生意忙无暇照顾她,只好在经济上无条件地满足她,她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就在爷爷奶奶的“精心”照顾下读书、生活。喂她吃饭、穿衣,每天晚上看电视十点多,饿了还要奶奶为她去买她喜爱吃的零食。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耐下心来研究她,对症下药。我想:师生之间才会有彼此的心灵的接触,只有彼此的心灵接触才能有独特的发现。婴儿刚刚萌生的细芽,首先总是母亲发现的。幼小的心灵是一根“柔弱的弦”,教师的职责就是时时照料与爱护这种“柔弱的弦”并扶持它、鼓励它使之逐渐坚韧起来。
三、采取的措施:
开学后我给她一个任务:让她保管钥匙,之后,她天天第一个来到教室开门,从不耽误,所以我多次表扬她,又选她为语文课代表,她的课代表工作十分负责,从来没有忘记过课前要问我拿什么作业本子。在班队课上我又重点表场了她,并又选她为中队委,亲自给她戴上“两条杠”,让其他同学以她为榜样,做事要踏踏实实,同学们向她投来羡慕的目光,我特意多看了她几眼,从她的眼中我感受到她无比自豪。自从她当上了中队委,班级中的事,事无巨细她均要向我汇报。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她有空就往我这儿跑。有时我真有点烦她,但每次总是忍住不满,并装着乐意听的样子。于是她成了我班中的“眼睛”,很多事由于她的及时汇报而得到了妥善解决。班级的纪律也日益好转。我从心底里感激她。当我知道还有两天就是她生日时,我特地跟她母亲商量,让她在百忙之中抽空回家给女儿过生日。因为她对我说过母亲最爱她,她最喜欢母亲。她母亲很乐意,对我也很感激。她过生日那天,她意外发现母亲特地来为她过生日,她真是惊喜无比,当她知道是班主任的安排时,她对我更是感激,她对她妈妈说老师比她妈妈还要关心她。听了此话我有点心酸,多么可怜的孩子。
四、取得的效果:
从江攀的转变中我的想法很多:我们做老师的常常以为学生有错不改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成心不改,有意和老师作对,所以特别可恨,其实许多时候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而是想改,只是一时还改不掉,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五、教育几点反思:
其实我们成年人也常常有比较顽固的缺点,可能每个人都有远比孩子的缺点严重而且往往一辈子都改不掉的事情。我们不也自我感觉良好吗?为什么我们对自己如此宽容而对孩子就那样苛刻呢?咱们是挺大的人,他们可是孩子啊!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教师的烦恼就会少很多,就会更加耐心、大度、和善。从江攀的转变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那就是案例中所讲的那样——对我们的孩子要这样的“宠着”她。
22、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
——孙萌玲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李梦玲 性别:女 年龄:13 籍贯:安徽
二、情况分析:
李梦玲,一个清秀可人,声音清脆悦耳的女孩,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又是这个女孩,一次次地给我带了“惊喜”:她可以因为不喜欢身上的衣服而在雨中淋上数十分钟,一个劲儿地哭泣,任由你软硬兼施;也可以因为自己的无心之过,吓得猛抽噎,就是不愿多解释一句;她孤傲,不愿跟人合作;于是,当那次小组学习,她又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姿态时。在巡视一周之后,突然有了跟她聊聊的念头,“怎么,还没商量好谁演小白兔,谁演小灰兔,谁演兔妈妈?”声音是那么的轻柔,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他们都不想演!”小组长马上跳了起来,一脸的委屈。“谁说的,肯定是没分配好!分配好的话,我们这组肯定比其他任何一组都棒!”三个小家伙,一下子就被我点燃了激情,都兴致勃勃地演起来了,效果出奇的好。作为鼓励,我把这组作为压轴放到最后演出。原来,她也爱表现,喜欢老师的表扬;原来,她是可以被教育、被引导的。存在问题:每次闲暇之余便会思考李梦玲这个人。现在的孩子究竟要怎样教育?事实上李梦玲的身上体现着当代儿童的某些特征:他们任性、自我、缺乏受挫能力、不会合作。这是时代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烙印。然而,这些是不可取的,作为教育者必须帮助他们甩掉这些陋习。家长与孩子的心与心的交流变得平乏,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年代,人们自然而然地将目光集中在结果上——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其中更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教师真是任重道远。孩子的知识丰富了,见识广了,对于书本上看似简单的内容毫无兴趣,绝对以自我为中心,一碰到难题,就以发脾气来解决。较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他的为人处事方面更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希望听到教师的表扬,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希望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不愿自己老犯错,挨批评,但他们采取的方式可能不是很正确。比如李梦玲,她也希望得到教师赞美,但是,由于害羞、害怕、或是别的小朋友比她更为出色,先得到老师的表扬,接受不了这样的挫折而采取高傲的自我保护姿态。她也能分辨是非,知道自己做错事,但是可能在家里,只要一哭,父母就原谅她,或是减轻对她的责罚,所以在学校就喜欢以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
三、采取措施:
作为教师,我首先矫正她的这种错误的观念,让她知道以前的这套方法现在不管用了。其次,指引她选择一些正确的处理办法,比如,我让李梦玲做到不哭,把事情的经过详详细细地讲给我听,这样我就帮她。再次,不断的巩固这种正确的办法,让她尝到胜利的滋味。每次只要她把事情说给我听,我都不会严厉批评。最后,晓之以理,回头看看以前的自己,真正地认识自我。但是,教师再努力,没有家长的配合,势必会事倍功半,功败垂成。因此,我也与家长取得共识,家校合作,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她内心的相法,多给她讲一些为别人着想的故事,并给予她一些挫折教育,使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四、取得的效果: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通过与李梦玲的一次次谈话,我慢慢地发现,平时随便跟她聊聊,她会很懂事,声音还是那样悦耳动听,一旦她犯了错误,那得等她哭个够,或是轻声细语地跟她耗上半节课时间,才可能听到她一句话,而且还需要凑到她嘴边才能听清楚。对待这样的学生,耐心是我最大的法宝。虽然现在她还是会发发小脾气,但跟她交流的次数在慢慢减少,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孩子开始长大了开始成熟了。
五、教育几点反思:
孩子是娇嫩的花朵,她的茁壮成长需要家长、教师以及各方面的关心和悉心照顾。孩子虽然年龄还小,但不要因此而轻视她们,他们也是有着自己思想的人,多多与他们交流吧,
你就会发现的更多,获得的更多!因此,用心去呵护孩子的心灵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23、改变学习行为 应从小事做起
——王红霞
一、学生基本情况:
嵇某某 年龄7岁 性别:男。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父亲经营多家饭店,经济条件较好,况且因为是儿子,父母对他特别宠爱,在家是小皇帝一个,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久而久之,孩子的缺点慢慢形成,以至上课坐不住,思想不能集中,自由散漫,影响其他学生学习。
二、问题行为概述:
该生特别好动,课堂上经常离开座位随意走动,时常影响邻座小朋友,一会儿拍拍同学肩膀,一会儿按按同学电脑,嘴巴里经常自言自语,虽然教师经常提醒,但转变不大。 以至他上课内容听不懂,不能独自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思想不能集中,坐不住,自控能力较差。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而父母期望值较高,。
三、教育辅导过程:
1、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与他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他充分的信任,每节课后,我总是找他谈心,对他在这节课上一丁点的长处进行表扬,而后指出他这节课不好的地方,并告诉他该如何改正,虽然每次他都是回答得很好,但事后总是做不到,但是我也没有灰心,继续关心他,帮助他。
2、为了让他提高学习成绩,我总是在课上多注意他,他碰到有问题及时去帮助他,并对其点滴的进步及时在班级中给予表扬,使他对学习逐渐有了兴趣,自信心有了增强。
四、教育指导效果:
通过多次的谈话、帮助,该生有时在课上能安静的坐在位置上,每节课影响学生的次数也有所减少,自控能力稍有所增强。
五、教育小结建议:
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有些缺点在家庭中不一定显现出来,家长也不一定能重视,而在学校课堂教学中,集体活动中,就比较容易显现,而影响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这些缺点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教育,以促其尽快改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多鼓励少批评,要坚持家庭与学校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为学生的成长共同努力。
24、我也能行
——许靖
一、案例介绍:
学生朱雪缘,10岁。该生智力一般偏下,特别是理解能力比较差,别的同学一遍就懂的问题,她要手把手教两三遍才懂,平时上课非常安静但从不举手发言,虽然眼睛始终看着你,但眼中没有那种神采,与人交谈时很羞涩,作业也不能独立完成,速度非常的慢。
二、案例分析:
该生在家并不腼腆,和家长沟通很好,但是父母要在上海生存所以打了两份工,几乎没有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家里由奶奶照顾她的生活,由于该生智力发展水平一般,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差,而且家里没有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而且对孩子的学习从不过问,因此,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所以产生了学习困难、成绩低下的情况。
三、矫正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生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才能矫正他的不良习惯,通过与家长沟通、商量,达成共识后,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要求爸爸妈妈再忙也要参加学校的家长学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从没时间参加到每一次都能准时出席。2、和爸爸妈妈商量能不能调整工作时间,放弃一些工作,多点时间留给孩子。帮助她按时完成作业,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商议妈妈决定放弃一份工作,腾出时间专心照顾她,辅导她学习。3、给妈妈提供一些帮助孩子的方法,提供辅导的步骤和内容,比如:让孩子回家后学习当妈妈的小老师,教妈妈学习英语,让妈妈宝宝一起学习等等。
四、教育效果:
通过一学年的努力,该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数学学习从不合格到90几分,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啊。朱雪缘同学不仅考出了好成绩,而且树立了自信,上课也能看到她高高举起的小手,她和爸爸妈妈的感情也比以前更好了。
五、几点发思:
“我也行”的案例告诉我们,朱雪缘至所以智力发展缓慢,这与家庭教育起步缓慢是有直接关联的,当然更加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奶奶教育取代了父母亲的教育,这为孩子智力开发带来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家庭教育就是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家庭实际开展不同教育活动,才能取得更有效的教育效果,当然仅仅依靠学校教育那是不够的,光依靠家庭教育那也是不可行的,因此只有把握家校结合的共同教育点,才能获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成果。
25、爱,能够点燃他
——许靖
一、案例介绍:
学生李磊10岁。该生智力情况一般,文艺方面比较有特长,唱歌跳舞都比较好,一年级时各方面的表现不错,他的家长还被选为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可是二年级一开学,成绩就直线下降,上课也无精打采,有时会呆呆的望着窗外,如此活泼的男孩子怎么会变得如此呢,为此我进行了家访。
二、案例分析:
通过了解我发现他的转变来源于他的家庭危机。一年级时他的爸爸有一份稳定的外企工作,他的妈妈专心在家照顾家庭。所以他的生活学习都表现的很好,可是二年级临开学他爸爸失去了工作,他的妈妈为了寻求自身的价值要开饭店,所以家里就没有人管他了,爸爸因为看不起这点小生意不愿帮助妈妈,所以他们之间产生了隔阂和分歧。通过进一步访谈,我了解到,他爸爸是离婚后再和他妈妈结婚的,为此他觉得很愧队前妻和孩子,特别是和前妻的孩子还有病。所以他想回家乡发展,但是他妈妈,为了不让丈夫与前妻见面,执意要留在上海继续工作,李磊就是整天生活在这吵吵闹闹的环境之中,更为严重的是:爸爸执意要与妈妈办离婚手续,这让李磊觉得不知所措,心里感到特别伤心和难过。
三、矫正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生最需要的是家长和老师的爱,只有爱才能重新点燃他。于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为了孩子我还得要试一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担当起了家庭调解员工作,希望通过努力使他们不要离婚,不要伤害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于是我分开找他们做工作(他们互相已冷战),请爸爸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妈妈,既然当初为了孩子和前妻离婚,为什么不能为了孩子再给大家一次机会呢?同时,也请妈妈多为孩子着想,工作固然重要但是不能把孩子扔在一遍,经过调解,为了孩子,他妈妈终于决定关掉小饭店,重新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而爸爸也决定不会老家了,在上海继续找个工作,从此,我有一次从李磊同学脸上看到了那灿烂的笑容。
四、教育效果:
通过一学年的努力,该生又恢复了活泼可爱的神态,露出了那欢快的笑语声,已经不再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或者是打瞌睡了,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成绩也有了明显上升。
五、几点反思:
爱,能够点燃他,其实也能够点燃自己,也能够点燃所有的人。小小年纪是经受不住父母离婚事实的,我们的孩子需要依偎在父母亲怀抱里,得到父母亲、得到所有人的亲切关怀。说实在的,如果离婚真的发生了,我这位老师将怎样去教育感动他,我想一定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有更多的路要走,所以十分庆幸的是,今天找到的是一个成功案例,但不管怎么说:让学校教育走进家庭教育是教育成功的一条正确道路,我们应当让爱点亮每一个人的心。
26、多一份关爱 少一份担忧
——袁卫兵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李颖、性别:女、年龄:13、籍贯:安徽。
二、背景材料:
李颖,是位中等学生,虽然平时老师对她有严格要求,但语文作文内容简单不充实,每次周记交上来,总是平平淡淡几句话,平时,班级开展了读书活动,大部分中等同学经过课外阅读,作文水平或多或少有一些提高,但李颖作文水平始终没有多大进步,每次考试成绩只在七十分左右,这让我感到有些疑惑。通过与数学老师的交流,还发现该生数学学习上也存在着不足,比如:作业速度很慢,作业正确率不高,有时回家作业竟然不能按时完成,最近一次数学测验只得了四十多分,听了以后我马上感到问题的严重性,需要老师的进一步观察和了解,现在已经是五年级了,再这样下去的话,怎么进行毕业考试?针对该生存在的问题,与数学老师商量,我们马上去进行家访,以寻找到学习退步的真正原因。
三、原因分析:
在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和数学老师来到了李颖同学的家。她妈妈说,每天我们下班问孩子作业有没有完成,她都说完成了,孩子放学后,是到爷爷奶奶家吃饭作业,我们下班去接她的,有些作业在那里已经做好了,她说做完了,我们也没多问。回家后,还要玩上好长时间电脑游戏,我们喊她休息了,不要玩了,她还翘着嘴巴不肯听,我们很生气。听到这里,我看了看这位学生,又看了看放在客厅的那台崭新的电脑,已经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不上去,是因为她急匆匆地完成了老师的作业,想玩游戏,把很多的学习时光尽用在了电脑游戏上?!此时,我有些激动,心里有些埋怨起孩子的家长来:孩子玩电脑游戏,应该有时间控制,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不抓紧学习,到时候真是来不及了呢!至少要关心关心孩子的学习,作业拿出来查查,究竟做得怎么样?有多少问题,该补习的要补习,要严格的严格。还有一个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心,不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把孩子的学习交给了爷爷奶奶,父母过问的却很少,因此没有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有很大的进步呢?
四、采取措施:
于是,当着李颖同学的面,老师对她进行了教育,对她说:李颖同学,老师在课堂上对你们说过,电脑游戏并没有多大的益处,偶尔玩玩也是可以的,可以开发智力,可你现在天天要玩游戏,你这是在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多可惜啊!明年马上要毕业考试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着急,你怎么不急呢?看着你的这点成绩,老师真为你担心,今天都赶到你家里来了,我们想帮助你,想了解你的学习有什么困难,你玩游戏,在家不听家长的劝告,那怎么行呢?经过耐心细致的教育之后,我们还与她制定了一个约定:一为李颖准备一本家校练习册,由家长对作业情况进行评定。二家长孩子共同确定玩电脑时间,并由家长负责检查并加以落实。三由老师检查完成回家作业的质量,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育效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联系、沟通和督促,李颖同学的作业有了很大进步,作文水平也有了一些提高。在其它学科老师共同的支持配合下,语、数、英成绩也有很大提高,而且学习习惯也有很大的进步。听家长说,现在孩子在家周一至周五不玩电脑,周六安排孩子玩一会儿电脑,孩子也能克制自己,这一点他们家长非常高兴,并希望孩子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六、几点反思:
家长对自己孩子教育的疏忽,以至于让孩子沉湎于电脑,这是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另外把教育子女责任推卸给爷爷奶奶,也是造成学生退步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加强家校联系及时做好交流沟通,有利于问题解决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然爱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重要的是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承担责任就是一种很好的爱,正像上面上讲的那样:多一份关爱,少一酚担忧,不仅家长应当这样做,老师也应当这样做,只要我们共同用爱去浇灌,那么孩子就能得到更快成长。
27、因人而异,教育问题学生
——袁卫兵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李健、性别:男、年龄:14、籍贯:安徽。
二、背景材料:
小李,男14岁,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他不遵守课堂和课间纪律,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时而前后摇摆着座椅,时而扭转头和同学说话,即使在老师督促下,注意力仍然很难集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作业常不完成,懒得做一些动脑思考的题目,只愿意完成部分的语文、英语的抄写作业,学习上需要背、默的练习,一律是空白的。他个子很高,肢体动作灵活,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所以还经常忘记时间,在操场与上体育课的同学打篮球,所以成绩平平。而且脾气大,常闹事,不听家长的话,经常与家长反着干,因此,经常惹得家长为他担心。
三、情况分析:
造成小李学习散漫,逆反心里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他的家庭情况来分析。小李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寡言少语,平时较少与孩子沟通,母亲在外做钟点工,由于工作时间关系,很晚回家。基本是一个人在家,小李在家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对他的教育,家长并没有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教育之中总夹杂着溺爱。其家庭教育以母亲管教为主,父亲的教育,孩子心里根本不服气,在家庭里孩子心目中毫无父亲的尊严地位,母亲对他多数是宠爱。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老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反映后,母亲常常会耐心地教育一番,父亲看不惯,有时就会一顿拳打脚踢、痛骂一顿,但母亲有时也比较护短,为其找理由开脱。尤其是其孩子与别的孩子争吵时,找出不正确的理由庇护。其母亲只重视他的学习成绩,成绩好就一切好,就在母亲这种包庇、从容下他学会说谎,编出一套美丽谎言,掩盖自己,甚至用一番哄话,先夺取母亲的信任,然后编出假话,母亲也真信了他。而有时母亲知道真相后,不是一顿揍,就是说,我也没办法了,打也打了,有时身上打青了都不管用,无药可救了。母亲对他也束手无策。根据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分析:孩子有多动、暴力行为,孩子情绪不稳定,身体触觉过度敏感,而这些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这样也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而且孩子不愿意同家长和老师同学交流,这些都影响着孩子健全个性的形成。加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了孩子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已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采取措施: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对特殊孩子的教育更应注意三位一体结合。因此,我与家长联系,共讨教育方法,共同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经过谈话,其父母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误与不足。于是我同其家长商量后,小李暂时离开“宠境”,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他的父亲很支持我的观点,由自己照管、教育孩子,不再动不动就动手打骂。接着,我们开始激发其改变孩子的强烈愿望,增长其对孩子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希望,对不良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如: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法,经常观察其行为过程,发现他旷课去打篮球,我就对他说,我发现你有一个优点,就是很爱运动,篮球打的好。第二天,他对我说,除了篮球打的好外,其他方面我也有优点,你今天再给我找出一个,我及时抓住最需要解决的行为问题,对其进行良好的行为促进。在教育时,尽可能地避免负面行为,更多地鼓励,积极地评价,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自信心,给他更多的关注和期望。树立他在班级体学生中的威信,改善在人际关系和班级中的地位。
五、几点反思:
李健虽然在某些行为上存在着特殊现象,但特殊的行为也应当进行具体分析,比如:喜爱体育表现的比较“疯狂”就是一种特殊现象,因为这是其它同学所不具备的行为特征,比如:本案所没有谈到的喜欢科技、对制作科技作品的痴迷程度,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行为特征,是优?是劣?所以因材施教,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长处,确实是我们教育中应当深思的问题。当然,对特殊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教育中的难题,但只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采取比较灵活的教育方式、那么这些问题学生也是可以教育培养好的。
28、拔苗助长要不得
——张红辉
一、案主基本情况:
肖伟、性别:男 、年龄:7岁、籍贯:安徽芜湖,一向成绩优秀的他最近一段时间不进反退。家庭情况:父母来上海数年,现在菜市场摆摊卖海蛰皮,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视,能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学生情况:性格开朗,有礼貌、行为规范良好,学习习惯也较好,学习上主动、自觉,成绩优异。
二、情况分析诊断:
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个学生有着较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还取得了语文第三名的好成绩,可是这学期开学以来,总感到这个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劲头,上课无精打采,下课就跑到操场上疯玩,在平时的小测验中成绩有所退步。产生问题的原因:我联系了家长,终于弄清了原因:原来,肖伟的父母希望儿子好上加好,新学期一开始,就不断给孩子加压,每天放学后,肖伟回到家就是做作业,学校作业做完了,他们还另外布置作业,甚至要求背出所有语文课文,默出只要会认的字,一直到睡觉为止,孩子在家得不到娱乐、玩耍,自然要在学校里加倍地玩,得不到良好的休息,上课没精神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采取主要措施:
了解了这个情况,我在适当的时间把肖伟的父母找来,与他们进了一番交流,首先,肯定他们这种“望子成龙”、严格要求的想法是正确的。但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处在长身体的阶段,一直忙于学习,不仅会使健康受到影响,更主要的是不断加强学习,再也没有了嬉戏的时间,结果过犹不及,使孩子产生了厌学心理,反而提不起学习的劲头。他们这才恍然大悟。接着,我又给他们一些建议:除了完成作业外,可以让孩子多看看课外书,让孩子把所见所闻讲给他们听,与父母多交流等等,这样才能促进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肖伟父母连连点头。我又找了肖伟谈一谈,告诉他这阵子父母的做法虽然有些过分,但出发点是好的,不要因此对父母有想法,现在,张老师已经让他们改变了想法,不再让他整天做功课了。他听了,展开灿烂的笑容。我又接着说:“不过,你要把学到的知识告诉父母,让他们也分享你的所得,如果怕忘了,还可以记下来。”他高兴地说:“好!”此后,每周五护导时,早上在校门口,我会和他父母联系一下,了解肖伟的近况,或利用下午接孩子放学时与肖伟父母反馈这阶段孩子的情况。而学校开设的家长学校也使肖伟父母受益匪浅。
四、取得实际效果:
肖伟的父母不再急功进利,肖伟也恢复了往日的活泼,课堂上又看到了他积极举起的小手,在家长、老师的共同关爱下,肖伟同学正健康地成长着。
五、几点反思:
我们的家长由于自身缺乏文化知识,来沪干的都是体力活,生活质量较差,内心十分希望孩子能学好文化知识,改变命运,可是,他们又不懂得如何去管教孩子。大多数家长采取的是放任自流,但也会出现像肖伟父母这类家长的情况。违反教育规律和学生个性心理及年龄特征,采取“高压政策”,逼迫孩子淹没在学海里。对于这样的家长,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弄清原因,及时与家长交流,使其改正思想,采取正确的手段来促进孩子学业进步。而家长学校的开放,也很好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同时希望在今后的家长学校讲座中,能顾及这部分家长身上出现的问题,以防范于未然,更全面地指导家庭教育工作。
29、给父母离异的学生多一点关爱
——张红辉
一、案主基本情况:
何星星、性别:女、年龄:7岁、籍贯:浙江余姚,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家庭情况:父母离异,母亲改嫁一杭州人,经常不在上海。何星星实际上由外公外婆抚养。学生情况:性格冲动、自我,与母亲麻烦不断。缺乏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于爷爷奶奶的批评教育当作耳边风,还会发脾气顶撞老人。对二期课改课程适应性差,学习习惯、成绩差。
二、情况分析诊断:
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样是一年级新生,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很快适应了小学学习生活,掌握了不少知识技能。而何星星却学得相当吃力。回家预、复习工作也常常不做,成绩总在班中倒数几名中。与同学也相处不好,与周围同学常常引发矛盾争吵。产生问题的原因:许多心理或行为有问题的少年儿童,都可能与他缺乏温情、缺乏教育的家庭有关,何星星也不例外,她自幼成长于一个破碎的家庭。孩子们都喜欢与自己的父母相处在一起,何星星却因父母离异,母亲因生计、婚姻问题又远离她外出打工,从小与她一起的只有关心她起居饮食的爷爷奶奶,对于她的学习情况却束手无策。这样的家庭环境是造成她任性、学习无助的重要原因。而她的种种不良表现,其实这正是她内心缺乏自信,渴望得到关怀的体现。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家访。实地查看了何星星生活的环境是在一个老式私房小区,外地人多,顽皮的孩子多,而她家居住的也是十平方左右的出租房,学习、生活环境确实比较差。对于老师的来访,她和外公外婆感到十分高兴。
2、适当的家庭教育指导。我仔细询问了放学后何星星到家至睡觉这段时间的情况。告诉他们怎样进行合理的安排。希望外公外婆多与我联系,母亲回到上海也要多关心孩子。同时教育何星星,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做到克制自己,认真完成了作业再去玩,玩中还要注意自我保护,对待自己家长要做到孝顺。
3、在学校里多给她关爱。平时她犯了一些错误,我比较宽容地对待她,多给她改正的机会。要求同学也能多包容她,给她以帮助。我也号召全班同学为她送去温暖,对于课业,我在课余给她补课,并要求她每天练字一页。
4、捕捉闪光点,多多表扬。在不久前,学校响应上级号召开始着手“温馨教室”的布置。我向学生也发出了“召集令”,何星星从家里带来了泥鳅、盆花,我在全班面前大大表扬了她一番,还给她记了红星,并把喂养看护的任务交给了她,她有些受宠若惊了,下课不再疯疯颠颠地在操场上乱跑,而是很有责任心地把花草每天从教室搬到走廊晒太阳,还定时浇水,给泥鳅、金鱼喂食、换水。
四、取得的实际效果:
一学期下来,何星星整个人文雅多了,做事也认真起来,与同学相处比较友好,乐意帮助别人,作业能按时交,字迹较过去端正了,学习也进步了。期末考试语文提高到76分。她的妈妈、外公外婆十分感谢我对孩子的教育。
五、几点教育反思:
1、对因早期教育不当、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儿童,更应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儿童是在不断发展的,心理还不成熟,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更容易纠正错误,使他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超越过去,向好的方面发展,进步。
2、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影响是巨大。环境是改变儿童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环境,才有可能使儿童走向健康的成长之路。面对何星星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更快地改正缺点。
3、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教师坦诚无私的爱是可以转变一个孩子的。父母离异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对这类父母有必要进行相关教育。
30、漂浮在水面上的一朵小“油花”
——张颖
一、个案对象情况:
苏珍,女,11岁,来自重庆的一个小县城。怕吃苦,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家庭情况:父母和她及其他几个亲戚居住在一个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子里,除了一张小桌子就是上下重叠的床了。父母从事快递业务,工作繁忙。平时根本没有空闲去管她。行为规范差,上课经常开小差,有时候还要讲废话。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独立思考的习惯,表现为做作业时喜欢看别人,同学向老师反映,还会遭到她的辱骂。兴趣广泛,但是个性浮躁,无论是学习茶艺、学习文化都不肯花力气,所以学习成绩差,其他的也学不好,就象漂浮在水面上的一朵小“油花”
二、情况分析诊断:
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学习,她参加的课外活动太多。茶艺、唱歌、指挥、帮助出黑板报等。但是没一样她能够认真地对待,茶艺老师叫她整理茶具,等老师一走,她也立即消失了。每天中午都要借练习茶艺逃脱老师中午布置的作业,但是很多次被同学发现她躲在音乐室玩。出黑板报时,她拿着粉笔帮着涂色,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产生问题的原因。学习怕吃苦,怕动脑筋。心眼太活,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不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
三、采取主要措施。
1、教育孩子立长志,而不是长立志。这点对于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先找她谈心,帮助她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告诉她只有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希望。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再是督促她要能持之以恒。
2、重视培养她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要求她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比方明天要考试,首先要决定自己放学后应该干什么?怎样复习?我要求她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以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有针对性地“磨练”。找她的父母,请他们共同配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孩子的浮躁心理。如督促孩子每天花时间背英语单词、数学公式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经常给孩子吹风:例如,孩子做事时,家长可以鼓励她:坚持就是胜。
4、用榜样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请她的父母要调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其次,鼓励孩子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四、取得实际效果:
一开始,我对她采取宽容的方式进行教育,但是收效甚微。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她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例:第一天图形公式没有背出来,考了0分。我给她机会,要求她回家再背,结果在第二天的小练习中,她依然没有背出公式。我与班级同学谈话中无意中得知,她很害怕她的父母。于是我利用家访找到了他的父母,向他们反映了苏珍的情况,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我又找了学校的音乐陈老师,我们进行了沟通,不给她钻空子,两头骗。先将她的学习成绩抓上去,其他的暂时放一放。为了得到她真实的学习情况,我让她一个人坐一个座位,逼着她自己思考问题。在家、校共同努力下,苏珍在最后的两个星期期末复习中,终于有了进步。消灭了不及格,还考了七十几分呢。其他老师也说:苏珍这段时间踏实多了。
五、教育几点反思:
漂——不扎实,是阻挡学生进步的大敌,通过有效教育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成功的地方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要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还必须依靠多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家庭教育力量的应用。因为有的孩子“皮很厚”,只有依靠家庭教育才能做得到。今后需要进行改进的是:学生的问题一旦发现就要及时和她的父母联系,越早干预越好。
31、一个具有攻击性行为倾向学生的教育个案
——张颖
一、个案基本情况:
郭浩,男,96年出生,来自安徽农村。家庭情况:该生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三口之家,家庭成员简单。父亲初中文化水平,从事繁忙的垃圾清运工作,母亲是文盲,给人做钟点工。但是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态度与做法却是截然不同的。平时放学回家后,母亲就督促他做作业,关心也多一点。但是因为母亲心慈手软,对他的教育也都是口头批评几句,习以为常了。他也根本不放在心上,有时还觉得母亲罗嗦,听也不想听,甚至会对母亲大吼大叫,乱发脾气,母亲对他也无可奈何。他父亲平时工作比较忙,晚上回家较迟,对他的管教也比较少,一旦管起来,却是很严厉的。但有时又对他放任自流。因为父母的教育风格完全不同,所以他对母亲缺乏尊重,对母亲的教育不也为然。父亲的话对他有较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又不稳定,时有时无,所以也造成他时好时坏,很不稳定。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经常开小差,身边有什么就玩什么,有时还会瞎起哄,故意破坏课堂纪律。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所以学习成绩很差。但该生有很强的攻击性行为。他的攻击性行为是:情绪急躁易怒,一点点小问题,就容易使他的情绪波动很大,经常动手打人,妄图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一次下课休息,他喝完水准备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正巧有几个女生在聊天挡住了他的路,他视而不见,用力撞了一个女生,使女生摔倒在地,他却满不在乎。还有一次,一个男生拍了他一下,和他打招呼,他却斤斤计较,认为对方拍我一下,我要打还他一下,结果把这个男生打哭了。该生脾气倔强执拗,有时他认为自己是对的,就拒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指正,但是他也不为自己辩解,歪着脖子、斜着眼睛。只是保持沉默,任老师怎么说,他就是一声也不吭,,软硬不吃。
二、情况分析诊断:
存在的主要问题。学习不努力,和同学不能和谐相处,经常动手欺负同学。产生问题的原因。对学习缺乏兴趣,加上学习基础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他的自尊心特别强,一旦遭到挫折,往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例:因为学习成绩差,同学们瞧不起他,所以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有强烈的攻击行为。他基本上不肯接受母亲的批评教育,受父亲的影响更深一点。而他的父亲本身就有一定的攻击性倾向,只是他父亲年纪大了,会控制自己。而他的年龄还小,自控力差,所以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就多一点。他的父亲对他的行为不以为然,一般不批评,也不加限制,但是有时又会狠狠地打他。这种反复无常、有时过于放纵,有时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使他产生了一种随时可以攻击别人的合理感,增强了他的攻击欲,他的攻击性行为越来越严重。因为他经常闯祸,所以老师难免多批评他几次,这又挫伤了他的自尊心。使他的自卑心理加重,他又会采取攻击性行为作为补偿。这样好一时,坏一时,周而复始。
三、采取主要措施:
上课时,将最简单的问题留给他,让他回答。在作业方面,减少习题的数量与难度。经常和他谈话,帮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克服学习畏难的情绪。经常教育班级同学,要帮助郭浩,不可以嘲笑他,要多关心他。发现他身上闪光点-----热爱劳动,积极创造条件,布置给他绿化班级花草的任务,让他有事情可以做,减少了他下课和同学起冲突的机会。表扬他在大扫除中积极肯干,引导他把自己过剩的精力更多地放到学习,帮助别人上去。经常和他谈心,教育他和同学相处时,能将心比心,互相尊重。对待别人要宽容,使他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时我会说一件事情,请他谈谈对事物的看法,培养他良好的思想品德。经常和家长沟通,坚持家、校教育统一,建议该生的父母对他的攻击性行为及时加以批评、教育,以期盼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取得实际效果:
根据老师和同学反映,下半学期该生上课认真,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老师看到他不再头痛,同学们也愿意和他一起玩了。大家对他的评价好了许多。
五、教育几点反思:
儿童对父母、老师、同伴的敌视有一定的原因,对待儿童的攻击行为,首先要分析了解他对人对物抱敌对态度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老师对儿童打人的行为应该认真对待,必须耐心询问和倾听他们的陈述,理智地分析,让他们认识打人是侵犯人权的恶习,是违反社会道德的不文明举止,教育他们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32、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周佳颖
一、学生情况:
徐某某,9岁。三年级学生。非常固执,做错事也不会感到羞愧;敏感,自我防范性强;课堂纪律差,有时上课睡觉;不按时交作业,学习成绩较差。
二、分析诊断:
家庭组成成员:父亲、母亲、奶奶、爷爷;家庭教育状况:其父对其不闻不问,既不管其生活又不管其学习;母亲没有文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刚满周岁的妹妹,所以母亲也无暇照顾她;奶奶、爷爷因不识字,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庭住房:租用民房;母亲无工作,一家七口仅靠父亲在外打工的辛苦钱度日。个人成长史:她是家中的长女,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刚满周岁的妹妹。父亲文化低,母亲没有文化,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从未尽过做父母的责任。家中的经济收入都靠父亲在外打工。奶奶、爷爷年老力衰,身体也不好,只负责把孩子喂饱。她一年四季只有几套衣服,经常穿到很脏才换。冬天天气很冷也穿得非常单薄。她的日常生活缺乏人照顾,更别提在学习上的辅导了。
三、辅导策略:
(一)问题分析:她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卑心理使她处处提防,以防别人伤害自已,所以对于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教育,有抵抗情绪和行为,故意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对学习曾经自暴自弃,她是家中的长女,平时放学回家要帮父母做家务,影响了他的学习,再加上家长对她的学习不闻不问,致使她心中无明确的学习目的,无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学习上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在学习上受的挫折越来越多,索性自暴自弃。
(二)实施措施:尊重他、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老师应该认识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比起来,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或嫉妒忿恨。刘某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注意多表扬,不“语罚”。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惩罚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申斥和叱骂他们的人,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她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2、耐心说服、暗示提醒。我对他已形成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倾向,不迁就容忍,但也不动辄训斥,态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说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而且批评也注意做到不超过限度,从而使她不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三、结果分析:
经过努力,刘某某同学对学习有了兴趣,上课也能经常举手发言,作业能够自觉完成,学习成绩稳中有升,与同学的关系相处得不错。可见缺少父母关爱家庭子女,教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这些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
33、我的孩子能够开窍
——周佳颖
一、学生情况:
诸某某,9岁,三年级学生。老师,家长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习过,可做起来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默写词语正确率经常在20%左右,渐渐他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二、教育策略:
1、问题分析:“不开窍”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其实是有一定的心里因素,当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做老师的不可不考虑:是不是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在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孩子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学习内容难以入脑,并非是头脑、智力的问题,而是他在记忆时注意力不集中;不知道记什么,记了有何用,记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记忆时不讲究方法,或死记硬背或支零片断地记忆。
2、实施措施: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他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他、帮助他。其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他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并且每次学校的家长学校一定邀请他的家长来参加,学习在家辅导的好方法。告诉家长切不可以“笨蛋”批评、责骂他,这样使他对自己自暴自弃,不再努力,设想:思维之泉缺乏了内部动力,是不可能充分喷涌的,多给小田一些鼓励,“试试你一定能行”,“啊,你进步了!”……变“你能行”为“我能行”。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他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1、教会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他乐于记。2、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灵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维。
(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诸XX的特点,并适时地予以表扬,我会给他一些机会让他为同学们服务,让他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帮助树立自信心。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能”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
三、教育结果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帮助,诸XX的成绩慢慢有了进步。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成绩终于及格了,他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经过这件事情我能深深认识到,只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她们的优点和长处,并通过各种渠道、方法,共同努力地做工作,那么就一定会有转变的。开窍不开窍是相对的,只要我们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那么孩子就一定能够开窍,并在老师精心指点下,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34、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周玉平
一、学生情况:
周曾,9岁。三年级学生。
二、分析诊断:
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父亲、大伯、大婶、家庭教育状况:其父对其不闻不问,既不管其生活又不管其学习;母亲离家出走不知去向,父亲自己无文化智力似乎也存在一定问题自顾不暇。该生的学习基本无人去抓。班级里单亲家庭子女不算多,同学间关系融洽,班级气氛团结;科任老师评价:该生做错事不会感到羞愧;课堂纪律差或上课睡觉,不按时交作业。个人成长史:父亲文化低,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从未尽过做父琴的责任。家中的经济收入都靠父亲在外打工。他一年四季只有几套衣服,经常穿到很脏才换。卫生习惯非常差。由于从小缺乏母爱,所以他有强烈的自卑感。对于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教育,有抵抗情绪和行为,故意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无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学习上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在学习上受的挫折越来越多,索性自暴自弃。
三、教育措施:
1、尊重他、帮助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比起来,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或嫉妒忿恨。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
2、耐心说服、暗示提醒。我对他已形成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倾向,不迁就容忍,但也不动辄训斥,态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说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而且批评也注意做到不超过限度,从而使他不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四、教育反思:
经过努力,周曾同学对学习有了兴趣,上课也能经常举手发言,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前几天的默写他全部都对。可见缺少父母关爱家庭子女,教师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这些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 但是周曾学习态度及成绩起伏很大,时好时坏,所以我认为教育这样的学生是一种长期行为,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更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