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德 育
学科德育研讨活动安排表
日 期 |
节 次 |
班 级 |
执 教 者 | |
5/6 |
周三 |
午会 |
一1 |
许靖 |
5/12 |
周二 |
午会 |
三2 |
邓瑶 |
5/13 |
周三 |
第一节 |
四2 |
黄燕蔚 |
午会 |
二1 |
周佳颖 | ||
二2 |
孙萌玲 | |||
三1 |
张红辉 | |||
5/14 |
周四 |
第四节 |
三2 |
高亢 |
一1 |
陆蕙 | |||
第五节 |
四2 |
李礼清 | ||
5/18 |
周一 |
第二节 |
三1 |
季芳 |
第四节 |
二2 |
姚申媚 | ||
5/19 |
周二 |
午会 |
一2 |
陈维敏 |
二1 |
袁卫兵 | |||
5/20 |
周三 |
午会 |
四2 |
周玉平 |
5/21 |
周四 |
第二节 |
一1 |
李红梅 |
二1 |
张颖 | |||
第三节 |
一2 |
冯丹莲 | ||
五2 |
陈凤英 | |||
第四节 |
三1 |
黄丹 | ||
第五节 |
三2 |
王红霞 | ||
5/22 |
周五 |
第二节 |
五2 |
李庆芳 |
5/25 |
周一 |
第三节 |
五3 |
高其华 |
午会 |
五1 |
莫怡莹 | ||
5/26 |
周二 |
第三节 |
四1 |
阮洪生 |
第四节 |
四2 |
顾琴 | ||
午会 |
五2 |
姚洁华 | ||
5/27 |
周三 |
第二节 |
五1 |
何芳 |
第三节 |
五3 |
俞旻 | ||
午会 |
五3 |
朱琦 | ||
四1 |
孙靖 | |||
第七节 |
三2 |
邵佶 |
袋泡茶
陈凤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冲泡,初步认识袋泡茶,基本掌握袋泡茶的相关知识,进一步锻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调饮茶的配制和冲泡,进一步学习调饮茶调制的技能,激发学习的乐趣,逐步形成科学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袋泡茶的认识。
难点:调饮茶的配制及冲泡。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 生 |
教 师 |
1、 准备有关袋泡茶的知识 |
1、 多媒体课件。 2、 袋泡茶、冰块、蜂蜜、调酒器等。 3、 无色透明玻璃杯及有盖杯子每人一只,另有茶盘、赏茶碟、茶针、茶巾等茶具,盖碗杯、热水瓶数只。 |
五、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新授活动 初步认识袋泡茶 |
1、通过观看,认识袋泡茶的相关知识 2、讨论交流袋泡茶的特点 |
1、媒体演示并讲解。 2、袋泡茶有什么特点? 3、小结 |
演示 清饮袋泡红茶 |
1、观看媒体 2、观看教师冲泡 |
1、出示媒体 2、演示冲泡 |
探究活动 袋泡红茶调饮茶——泡沫冰红茶 |
探究(一)没有调酒器怎么办? 冰块能不能放得更多些或更少些呢? | |
1、观看媒体并讨论 2、冲泡活动 |
1、出示媒体、实物并组织讨论 2、巡视指导 | |
探究(二)为什么要慢慢地将泡沫红茶倒入杯中呢? | ||
1、观看媒体并操作 男同学迅速将调制好的冰红茶倒入杯中,女同学慢慢地倒。 2、讨论交流 |
1、出示媒体并巡视指导 2、组织交流 | |
拓展活动 观看多个袋泡红茶调饮茶的冲泡方法 |
1、品饮并欣赏媒体 |
1、出示媒体 2、布置作业:试着冲泡一杯袋泡红茶的调饮茶给父母品尝。 |
吴中路小学
2009.5
《袋泡茶》教学反思
陈凤英
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十分生活化的材料,也符合这一时令段 教师在设计的时候也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中掌握知识点,在学生学习的冲泡过程中还充分利用学生的多个感官,让学生在看、倒、闻、尝、喝的动态中边做边说,既提高了学生地学习积极性,也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整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比较流畅,教学内容的过渡也是比较自然的,从一开始的(媒体)看看、听听,到说说聊聊很自然的过渡到正题----引出了今天的学习内容,在介绍袋泡茶的趣味特点、诞生、改进、形状及口味等学习过程中,对袋泡茶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知道袋泡茶有清饮和调饮法。清饮法就是以茶为主要原料,调饮法就是以茶为主要原料,再加辅料(因人而定)。通过在让学生动起来的这一环节中,始终让学生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在互动时,组与组的交流,还有个别学生间的交流谁的泡沫多,大家各自介绍着自己的成功经验,同学们沉浸在快乐和喜悦之中,这也是这节课的高潮部分。在拓展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品茶
整节课唯一的遗憾是学生这方面专业知识积累比较少,如课外知识的拓展,如果能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设计新的调饮茶,适合学生口味的茶,还是有些困难,更有待今后学习和积累。
当心玻璃等易碎物品
教学目标:让学生注意玻璃等危险物品的危险,避免因不慎行为而造成伤害
教学习得:1、玻璃等易碎物品一定要轻拿轻放。
2、玻璃等易碎物品千万不要用手去捡。
教学过程:一、故事《操场上的玻璃片》
二、讨论:见到玻璃片,你会怎么办?对玻璃碎片安全处理的方法是什么?陶瓷器皿和玻璃的共同点?
三、揭示课题——《当心玻璃等易碎物品》
四、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和提示:
想一想家里的热水瓶放哪里?危险吗?看见大人是如何处理碎玻璃的?校园午饭时盛汤要注意什么?
图片1玻璃门窗上贴醒目标志,防撞伤
图片2地上的碎玻璃片不靠近,更不可触摸、捡拾
图片3不要用力关门窗,以免玻璃掉落刺伤自己
五、请你当回安全提示小博士,告诉大家哪些地方要注意什么
闯关:1、把高温的开水倒入冰冷的玻璃茶杯 ( )
2|、在进出玻璃门的时候可以放心大胆( )
3、在自己家的玻璃桌上放东西要做到“轻拿轻放”( )
4‘玻璃茶杯碎了用手去捡碎片( )
一(2)班 陈维敏
反思
教学反思:确立本次午会的主题为“文明伴世博同行”,是为了体现二期课改中《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增进学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拥护感。同学们通过查找到资料感受到了上海人民在申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上海城市精神,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感,也深切体会了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舍弃个人利益的崇高思想情操。
这种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世博知识竞赛”更是将对世博的感性认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指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意识精神。我认为本次午会对于我们大家而言都是一种激励和提高,也是一堂生动的寓教于乐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文 明 伴 世 博
——三(2)班迎世博环境教育午会
情感目标:
通过本次午会,使学生了解上海,热爱上海,激发为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而勤奋努力学习的情感和爱国热情,宏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意识。
认知目标:
本次午会是让学生在回顾上海申博的历程中,感受上海人民迎接世博的高涨热情,在愉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发扬上海的精神。
行为目标:
本次午会目的是让学生们认识到要为世博做准备就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礼仪,讲文明,学知识,练本领。扎扎实实地学好文化知识,为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过程:
投影:展示一组上海申博成功人民欢腾庆祝的场面,让学生对申博有感性的认识。
(开场白)刚才我们大家看到的是一组上海申博成功人民欢腾庆祝的场面的照片,那么是否有谁知道上海申博成功是在什么时候?上海世博会将在什么时候召开?
世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我们上海举行。
这是我们全国人民的骄傲。
可是在我们周围存在很多陋习,与世博会的到来不相吻合。前不久,我校开展了“小手
牵大手,大家找陋习”的活动,我们中队以“雏鹰世博文明小队”为单位,共同寻找身
边的陋习……
吴东小队找到了很多陋习,用一段快板来表演一下:
甲乙:队员们的掌声响一点,我们给大家说好点
甲乙:我们两人特殊点,每句话里都带点
甲:先给大家说一点,文明语言常说点
粗话脏话禁止点,随地吐痰监督点
公共设施爱惜点,不在墙上画一点
花草树木保护点,环境才会美一点
乙:听一点,记一点,交通规则遵守点
过马路小心点,公路上少玩点
这样才会安全点,家庭就会幸福点
海宝小队请大家来看一组图片(社会上的陋习)
2、 交流讨论
看到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你有什么想法?
申博成功后上海的大街小巷沸腾了。人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在最初的激动过后,人们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次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那么你们知道上海为什么要申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吗?
下面我们来进行个知识竞赛
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参加竞赛,并记分
选择题
1、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 C ”为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A东方之光 B中华之光 C东方之冠
2、 C 年1月30日,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了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报告。
A2000 B2001 C2002
3、清洁垃圾( C )
A垃圾要及时清理,可以随意堆放。
B垃圾不必按照规定进行分类。
C杜绝高空抛物。学会垃圾随人走。
4、养好宠物(A )
A注意卫生,宠物粪便及时清理。
B重视驯化宠物,遛狗时可以不用牵索。
C如果因宠物的行为给邻居带来不便,不必表达歉意。
5、文明晾晒(B )
A衣物晾晒不必局限在自家阳台或小区规定的晾晒点进行,可以当街晾晒。
B刚洗完的衣物须经拧干或脱水后,才能晾到阳台外,以免滴水打湿楼下邻居晾晒的衣物和路上的行人。
C可以将衣物晾晒到如健身苑、绿化带等公用场所。
是非题
1、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 )
2、“迎世博600天行动”动员全市人民了解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共享世博。( √ )
3、“双语”是指普通话和英语。( √ )
同学们!2010年是上海1600万人民的荣耀,这是13亿华夏儿女的骄傲,这是所有炎黄子
孙的自豪。在感受这份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中队长将
代表我们三(2)中队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现在请中队长讲话。
中队长读“迎世博会,做文明人”的倡议书。
亲爱的小伙伴们:
2010年世博会的脚步正向我们走来。迎接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是我们每个上海小公民的光荣使命。当好东道主,文明迎世博,为此,我们发出倡议:
积极参与,争做“文明迎世博”的宣传员。
身体力行,争做“文明迎世博”的生力军。
坚定信念,争做“文明迎世博”的监督员。
我们承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了解世博、关注世博、参与世博,分享世博,共同塑造我们团结互助、文明友善、诚信宽容、积极实践、乐于奉献的良好形象。
伴世博齐成长,和城市同发展,与祖国共进步!
生:我们一定会响应中队长的号召!
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杜绝身边的陋习。让文明之花盛开在我们的身边,用热情、和谐、有序来展示我们东道主的形象。
反思
教学反思:确立本次午会的主题为“文明伴世博同行”,是为了体现二期课改中《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增进学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拥护感。同学们通过查找到资料感受到了上海人民在申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上海城市精神,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感,也深切体会了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舍弃个人利益的崇高思想情操。
这种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世博知识竞赛”更是将对世博的感性认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指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意识精神。我认为本次午会对于我们大家而言都是一种激励和提高,也是一堂生动的寓教于乐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文 明 伴 世 博
——三(2)班迎世博环境教育午会
情感目标:
通过本次午会,使学生了解上海,热爱上海,激发为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而勤奋努力学习的情感和爱国热情,宏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意识。
认知目标:
本次午会是让学生在回顾上海申博的历程中,感受上海人民迎接世博的高涨热情,在愉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发扬上海的精神。
行为目标:
本次午会目的是让学生们认识到要为世博做准备就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礼仪,讲文明,学知识,练本领。扎扎实实地学好文化知识,为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过程:
投影:展示一组上海申博成功人民欢腾庆祝的场面,让学生对申博有感性的认识。
(开场白)刚才我们大家看到的是一组上海申博成功人民欢腾庆祝的场面的照片,那么是否有谁知道上海申博成功是在什么时候?上海世博会将在什么时候召开?
世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我们上海举行。
这是我们全国人民的骄傲。
可是在我们周围存在很多陋习,与世博会的到来不相吻合。前不久,我校开展了“小手
牵大手,大家找陋习”的活动,我们中队以“雏鹰世博文明小队”为单位,共同寻找身
边的陋习……
吴东小队找到了很多陋习,用一段快板来表演一下:
甲乙:队员们的掌声响一点,我们给大家说好点
甲乙:我们两人特殊点,每句话里都带点
甲:先给大家说一点,文明语言常说点
粗话脏话禁止点,随地吐痰监督点
公共设施爱惜点,不在墙上画一点
花草树木保护点,环境才会美一点
乙:听一点,记一点,交通规则遵守点
过马路小心点,公路上少玩点
这样才会安全点,家庭就会幸福点
海宝小队请大家来看一组图片(社会上的陋习)
2、 交流讨论
看到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你有什么想法?
申博成功后上海的大街小巷沸腾了。人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在最初的激动过后,人们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次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那么你们知道上海为什么要申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吗?
下面我们来进行个知识竞赛
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参加竞赛,并记分
选择题
1、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 C ”为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A东方之光 B中华之光 C东方之冠
2、 C 年1月30日,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了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报告。
A2000 B2001 C2002
3、清洁垃圾( C )
A垃圾要及时清理,可以随意堆放。
B垃圾不必按照规定进行分类。
C杜绝高空抛物。学会垃圾随人走。
4、养好宠物(A )
A注意卫生,宠物粪便及时清理。
B重视驯化宠物,遛狗时可以不用牵索。
C如果因宠物的行为给邻居带来不便,不必表达歉意。
5、文明晾晒(B )
A衣物晾晒不必局限在自家阳台或小区规定的晾晒点进行,可以当街晾晒。
B刚洗完的衣物须经拧干或脱水后,才能晾到阳台外,以免滴水打湿楼下邻居晾晒的衣物和路上的行人。
C可以将衣物晾晒到如健身苑、绿化带等公用场所。
是非题
1、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 )
2、“迎世博600天行动”动员全市人民了解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共享世博。( √ )
3、“双语”是指普通话和英语。( √ )
同学们!2010年是上海1600万人民的荣耀,这是13亿华夏儿女的骄傲,这是所有炎黄子
孙的自豪。在感受这份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中队长将
代表我们三(2)中队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现在请中队长讲话。
中队长读“迎世博会,做文明人”的倡议书。
亲爱的小伙伴们:
2010年世博会的脚步正向我们走来。迎接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是我们每个上海小公民的光荣使命。当好东道主,文明迎世博,为此,我们发出倡议:
积极参与,争做“文明迎世博”的宣传员。
身体力行,争做“文明迎世博”的生力军。
坚定信念,争做“文明迎世博”的监督员。
我们承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了解世博、关注世博、参与世博,分享世博,共同塑造我们团结互助、文明友善、诚信宽容、积极实践、乐于奉献的良好形象。
伴世博齐成长,和城市同发展,与祖国共进步!
生:我们一定会响应中队长的号召!
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杜绝身边的陋习。让文明之花盛开在我们的身边,用热情、和谐、有序来展示我们东道主的形象。
1B M4 U1 Activities
Content |
Module 4 Unit 1 Things we do (Period 1) | |||||
Aims |
1. To learn the new words: ride, skip, play, fly 2. To use verbs and verb phrases to indicate actions. 3. To use the modal verb can to express ability. 4. Sports are good for your health. | |||||
Language focus |
1. To learn the new words: ride, skip, play, fly. 2. Using verbs and verb phrases to indicate actions. | |||||
Teaching aids |
Picture, multimedia, cards, etc | |||||
Procedures | ||||||
Step |
Contents |
Methods |
Purpose | |||
Pre-task preparation |
1. Say a rhyme. 《 I can draw》 2. Daily talk. e.g. What’s this? What can you do? … |
Say a rhyme. Ss: Answer. |
儿歌复习旧知,活跃气氛。让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 |||
While-task procedure |
1. To learn: skip a. T: T: Look! What can I do? T: I can skip. T: (Skips)Skip, skip, Skip a rope. b. Quick response in groups . 2. To learn: ride T: Look! I can ride. Ride a bicycle. Make sentences with “ride”. 3. To learn: play T: What can I do? I can play football. Show a rhyme. Play, play, play Play football Play, play, play I can Play football. 4. To learn: fly Show a kite T: Look! This is a kite. I can fly a kite. Make a rhyme. |
S1: I can read. Say: skip Ss: (Skip)Skip, skip, Skip a rope. e.g. S1: Skip a rope. S2: Skip, skip, skip a rope. I can skip a rope. Say: ride Say: ride a bicycle e.g. S1:Ride, ride, Ride a bicycle. S2: Ride, ride, I can ride. Say: play Play football Ss: Say. Say: fly fly a kite Ss: Make. Pair works. |
在对话中引出新知,并配合动作教学,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在快速反应中巩固新授单词及词组。 用琅琅上口的儿歌式朗读来巩固新词组。 在读读儿歌中让学生形成语感,也为下面学生自创儿歌打下埋伏。 对子活动中让学生和同伴共同创编儿歌,增强学习效果。 | |||
Post-task activity |
1. Read the new words. 2. Act and guess. 3. Play a game: Find your friend. 4. Listen and enjoy. 5. Do Workbook page 38. Make a short dialogue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
e.g. S1: I can fly a kite. I can ride a bicycle. What can you do? S2: I can fly a kite. I can ride a bicycle, too . S1andS2: We are friends. Ss: Listen and answer. e.g. S1: What can you do? S2: I can ride/ride a bicycle. |
由同学的动作来猜测新学动词,激发学生兴趣。 在游戏中巩固新知,重新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完成练习后再自己编小对话,活用语言,学以致用。 | |||
Homework |
1. Read the new words. 2. Say the rhymes to your parents. |
把所学儿歌说给家长听,进行语言训练。 | ||||
板 书 设 计 |
Module4 Unit1 Activities skip ride play fly |
教 学 反 思 |
| |||
第三单元 悠扬的乐声
第五课 唱——《箫》(第二课时)
高亢
【设计思路】
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五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歌曲处理,歌表演,并能运用连贯、有支持的气息和舒展、流畅和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
四年级的学生在处理歌曲时,可以运用适当的表情记号演唱、演奏歌曲,从而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所以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从拍打节奏开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表演,用竖笛为歌曲伴奏,表现出小宝宝学会吹萧以后的欢快、愉悦的心情,并指导学生使用自然的音色,运用较高的发声位置和连贯的气息进行演唱,也可以请音色较好的学生来领唱,带动其余学生演唱,开展师生、生生间的互评,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表现歌曲。
【教学内容】
1、 拍打节奏
2、 新授歌曲《箫》
3、 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演唱汉族民歌《箫》,理解歌曲的情感,以情带声、以声染情,表达歌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并能积极与其它学生合作表演。
2、能运用适当的表情记号处理歌曲,并能用竖笛为歌曲伴奏,在拍打节奏中能与他人默契配合。
3、运用师生、生生互动表演,领唱等方式学习歌曲,记忆歌曲旋律,开展师生、生生间互评,表现歌曲音乐情绪及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用适当的表情记号有感情地演唱、演奏歌曲,进行歌曲处理。
2、教学难点
能运用适当的表情记号演唱、演奏歌曲,并能分配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1、师生互动问好
2、练习简单的发声曲
说明: 学生在练声中唤醒学习的记忆.能有利于学生巩固、复习歌曲。
二、节奏练习
1、老师出示节奏谱
2、学生自己试打一次
3、听辩老师拍击的是哪条节奏?学生跟拍一次。
4、组合节奏,让学生分4组拍击不同的节奏。
5、依组拍击组合成一句8小节的节奏句
6、分组拍击各自的节奏,变成4重奏的感觉。
说明: 这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对简谱节奏有一个认知,并能把比较难的、有代表性节奏型列出来进行复习,而后进行节奏的拍击、听辩、组合等练习。为下面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
三、新授歌曲
1、老师范唱歌曲
2、出示歌谱,请学生拍打节奏
3、全体学生运用较高的发声位置和连贯的气息进行哼唱歌曲。
4、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
5、注意呼吸的连贯流畅(按乐句呼吸)
6、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表情记号来演唱歌曲,如:
“抒情地”、“喜悦地”……
说明: 学生在歌唱中已经接触到了音乐的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能在歌曲处理中有自主的处理意见,允许存在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再经过讨论,归结到合适的处理上。
四、自主表演:
请音色条件好的同学领唱第一、第二句,第五句,其余同学唱第三、四句,最后一句一起唱,并注意最后一句要唱的连贯、流畅。
说明: 在中高年级的学生中,让歌唱表现能力强的学生来领唱,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还能以情带声,带动其他学生的歌唱能力。
五、器乐演奏
1、老师范吹歌曲一遍
2、学生自行练习吹奏
3、个别学生吹奏表演歌曲
4、学生集体吹奏歌曲
说明: 此处的器乐练习是为了更好地为歌曲服务,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集体精神。
六、分角色表演,合作表演,情景表演:
1、分组合作表演:给学生自主商量的机会,并在商量的过程中将伴奏乐器、表演角色、表演区域……
说明: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有一种默契,他们会在以往的合作过程中形成主角、配角、指挥、服从等不同的角色,这就象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希望他们能在今后的合作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2.评价:
说明: 适时的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能更好的表演,每一次的表演都会是学生永不满足的艺术品,为了更好的表演,他们会吸取其他同学或其他组同学表演中的经验,改进自己表演中的不足。
【教学反思】
学生将来是要接触社会的,在学生学习的互动中形成小小的社会,让学生学会和人合作,与人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为学生的交往能力做好打算。建设和谐社会是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的和谐发展中确定各自的角色,互相合作,使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合作、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合作、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说,现代的社会,无处不在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合作形式,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合作表演能力,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合作,使他们在将来的社会活动中能找准自己合适的角色,与他人密切的合作,成为建设社会的主力军,并能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去自身之短;发挥自身之长,弥补他人之短,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总复习应用题
高其华
教时:第七教时
教学内容:应用题
教学目标:1、会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2、能正确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3、行程问题会用线段图来帮助理解。
教学过程:
宣布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应用题”。
一、复习:
(一)基本训练:
1、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甲厂有女工x人,比男工多216人。男工有( X-216 )人。
甲厂有女工x人,是男工的5倍。男工有( X÷5 )人。
甲骨文厂有女工x人,男工比女工的5倍多10人。男工有( 5X+10)人。
2、根据下列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苹果和梨共重400千克。(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苹果和梨共重400千克)
今年比去年超产2000吨。(今年的产量-去年的产量=今年比去年超产2000吨)
3、说出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一批零件,计划做a个,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3个,计划45天完成,实际x天完成。
A、a+3 B、
(a+3:实际每天做的个数。)
(45a:计划要完成的工作总量。)
(a+3)x:实划要完成的工作总量。)
(二)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一部分做书上P75/6(1、2、3、4)列方程解应用题
要求:独立完成,书写认真,答句和设句写完整。
1.姐姐有43本课外读物,比妹妹的4倍还多7本,妹妹有多少本课外读物?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与一个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如果长方形的长为1.6厘米,它的宽是多少厘米?
3.四、五年级学生为希望小学共捐了600本书,五年级学生捐的本数是四年级的1.5倍。四年级学生捐书多少本?
4.小丁丁比他的父亲小30岁,今年父亲的岁数是小丁丁的3.5倍,小丁丁今年几岁?
评讲:学生讲,师投影核对。
第二部分做书上P75/6(5、6、7、8)列方程解应用题
要求:画线段图,用尺。
5.水果店运来梨和橘子共600千克。梨的重量比橘子重50千克,梨和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6.两地之间的路程为250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吉普车分别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客车先行50千米后吉普车出发,客车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吉普车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吉普车出发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
7.小丁丁步行去少年宫,他平均每分钟走75米,小丁丁走了8分钟后,爸爸骑车以195米/分的速度追赶,爸爸几分钟后在途中追上小丁丁?
8.将若干橘子分给几位小朋友,如果每人分到5个,那么还多6个;如果每人分到6个,那么正好分完。小朋友有几位?共有多少个橘子?
讲评:让学生的作业投影在黑板上,比一比谁的线段图画的好,谁的书写认真。
教育反思(二)
根据《二期课改》数学学科课中要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的精神,我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数据材料编排在教案中。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这一单元时,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全国有二十几处被列入世界级文化保护遗产等等。由于地域广阔南北温差很大,如海口的最低气温是零上12度,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5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正数和负数。不是单纯的教学正数和负数,把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在教学“小数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0.0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0.2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告诉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党和政府。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在书写正负号时“+”、“-”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教育反思
高其华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我是这样贯彻落实的,首先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努力的学习,将来才能立足于社会,自食其力。一个能生活的好的人,对家庭和社会都是有贡献的人,因为我们都是纳税公民,纳税越多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反之,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就会连累家庭和社会。我们的父母多是做点小生意的,进货时价格到零售价到底怎么定价呢?就这要运用到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将若干橘子分给几位小朋友,如果每人分到5个,那么还多6个;如果每人分到6个,那么正好分完。小朋友有几位?共有多少个橘子?”就是一道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要遇到的应用题,我用一审题,二画线段图,三列方程的方法来教会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个知识,让数学真正的运用到生活中去,满足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运用。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拿到题目不急于下笔,而是读读,想想,圈圈,搞明白每个条件起到什么作业,它们之间有什么连带关系,搞明白后再借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画线段图时必须用尺。看上去是一个细小的动作,其实蕴含对学生德育的教育。这是一个责任性的教育渗透在数学学课中,凡是都得仔细、认真、严密,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终身受用,将来学生在工作、生活和科技中就会少犯错误,利己利民利国。
LESSON PLAN
顾琴
BOOK 4B MODULE 3 UNIT 2 PERIOD 2nd DATE
AIMS:1.WORDS(LETTERS) have breakfast have dinner have lunch
go to school have lessons go home
2.STRUCTURES I have…at...
3.FUNCTIONS Learn how to express what I do at some time
LANGUAGE FOCUS: Express what I do at some time correctly
DIFFICULT PIONTS: I have…at...
AIDS: computer
PROCEDURES |
CONTENTS |
METHODS |
PURPOSE |
Pre-task Preparation While-task Procedure Post-task activity |
Review the time 6:30 7:00 7:20 11:45 3:47 Phrases have breakfast have dinner have lunch go to school have lessons go home Pair work Paper A Group work Paper B |
Ask the students think and express the time correctly half past six seven o’clock twenty past seven a quarter to twelve thirteen to four What does Eddie do at…? He gets up at half past six. He has breakfast at twenty past seven. Read the phrases Say the phrases in the sentences Now we have known Eddie’s busy day, please take out paper A, then changed it into my busy day. Check it Read it to deskmate Do paper B in groups Check it with the whole class Write it again Wu must do many things in a day, so we must use every minute well. Assignment Talk about your busy day with your classmates and write them down . |
复习时间的表达方式,便于后面教学内容的顺利展开 通过反复操练,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动词词组,并且熟悉本节课要使用的句型 通过展示一些较好的文章,能够使一些同学明白到底要做什么 |
Notes: |
Paper A
Eddie’s busy day
It is . Eddie has a day. He gets up at .
He at seven o’clock. Then(接着) he at . He eats lunch at . He goes home . He’s busy and tired.
goes to school a quarter to twelve busy half past six Tuesday has breakfast at thirteen to four twenty past seven |
Paper B
My busy day
It is Tuesday. It is windy and hot.
I get up at half past six. I eat breakfast at seven o’clock. What time is it? It’s seven thirty. I have to(不得不)go to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am busy and tired. How about you?
一曲胡笳救孤城
何芳
教学目标:
1、读准“笳、啸、凄”的字音;理解“水泄不通、骚扰、骚动、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收集、积累有西晋的历史背景和四面楚歌的相关资料。
2、通过读文,理解“孤”字的两个层面的含义,有条理地进行说话训练。
3、研读重点语句,体会将军士兵的思乡之情,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文,理解“孤”字的两个层面的含义,有条理地进行说话训练。
2、研读重点语句,体会将军士兵的思乡之情,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解释课题。
1、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
1)西晋建立的年代和地理位置。(媒体出示:地图)
2)西晋的社会状况。
在西晋北面,现在我国内蒙古一带,居住着以放牧为生的少数民族鲜(xiān)卑,也称匈奴(板书:匈奴,匈字板书时提醒学生切记最后一笔竖不能漏)他们逐渐强大,时常侵犯中原。
3)读句理解“骚扰”一词。
★齐读句子。(媒体出示: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骚扰,北部边
疆很不安宁。)
(板书:骚扰。“骚”是“马字旁”,出示词卡和“搔痒”的“搔”的读音完
全一样,意思却不同,预习时查过字典了,说说“骚”是什么意思?)
2、揭示课题、读题。(34、一曲胡笳救孤城)
3、介绍胡笳。
1)“笳”字正音。
2)胡笳是一种乐器,文中说它是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学生呼应)
4、解释课题。
课题的意思的就是——胡笳吹奏出的曲子救了孤城。
(教师板书:晋阳城)
二、初读课文,关注“孤”字的两个层面的含义,进行说话训练。
一)理解“孤”字的两层含义。
1、介绍晋阳城和并州刺史刘琨。
1)出示介绍刘琨的资料,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媒体出示:边塞要城——晋阳城。)
2)借助资料自学第一小节。
2、课文说晋阳城是一座孤城,请男女生分别读课文2、3两节,然后四人一小组联系晋阳城周围的环境和发生的事件,概括地说说它被称为孤城的原因。
1)交流晋阳城周围的环境。
★用“孤”字组词联系晋阳城周围的环境,说说“孤”字在文中的意思。
(媒体出示:提示——晋阳城的周围只有 ,没有 )
★齐读句子。
(媒体出示:晋阳城周围只有广阔的荒漠,只有连绵的山丘,没有人烟。)
2)当时晋阳城又是面临着怎样的情境,让你感受到它是一座孤城?
(媒体出示: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3)借助“水泄不通”,理解重兵围困。
★读好这个词。
★“泄”表示向外流出。 “水泄不通”的意思是什么?
连水也流不出去,看来晋阳城被重重包围了。晋阳城与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真的是孤立无援,情况十分危险。
(教师板书)重兵围困
骚扰
重兵围困
三、通读课文,借助“骚扰、骚乱、动静”总体了解发生的事情。
一)在语境中理解“骚动”和 “动静”的词义。
1、由词及句,理解词义。
1)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也有“骚”这个词,读一读“骚动”。
(教师板书:骚动)
2)骚动和骚扰的意思一样吗?课文写什么地方内部发生了混乱。骚动这个词是描写匈奴兵营里发生了情况。
(媒体出示)匈奴兵营里发出一阵骚动。
★“骚扰”是匈奴兵做的事。“骚动”描写的是匈奴兵营里的内部发生了异常情况。
2、由句到词,理解“动静”在文中就是指“幽幽的哭泣声”。
1)下文中还有一句也是描写匈奴兵兵营内部出现了异常的情况的,自己读读课文,找到后,大声地读出来。
(媒体出示)这时,忽然有人发现匈奴兵营有了动静,传来幽幽的哭泣声。
★这句话也有一个词是在写匈奴兵营发生的情况:动静。
★当时的动静就是(匈奴兵营传来幽幽的哭泣声。)
(教师板书:动静)
二)读文了解匈奴兵营发出骚动、出现动静的原因。
匈奴兵营有动静,传来幽幽哭泣声。
1、读2—5小节,根据提示 当……时,
匈奴兵营里发出一阵骚动。
用自己的话概括地介绍一下。
2、指导学生说完整引起匈奴兵营骚动的原因。
1)“凄、啸”正音和解释。
(板书:一声声长啸)
2)学生交流。
(媒体出示:夜深人静,当把匈奴兵听到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兵营里发生了一阵骚动。)
3)同桌两人相互说说匈奴兵营有动静的原因。
★为什么过不多久,匈奴兵营又传来幽幽的哭泣声。
★同桌进行练习。
(媒体出示)当匈奴兵听到一曲曲深情的胡笳曲的时候,兵营里传出了幽幽的哭泣声。
(板书:一曲曲胡笳)
4)师生配合读媒体上的两句句子。
四、研读课文,体会引起匈奴骚动,蕴藏在刘琨长啸声中的思乡情。
一)引导学生体会刘琨“凄厉的长啸”中着急和难过的情感。
1、梳理刘琨面临的困境。
1)长啸一般说动物拉长声音叫,那刘琨为什么会发出长啸,而且是凄厉的长啸。人在怎样的情况会发出这近似绝望的啸声?
★读课文2、3小节,联系文中的语句进行交流刘琨面临的困境。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2)练习说话。
读文感悟刘琨内心的难受。
二)体会“幽幽哭泣声”中的思乡情。
1、《四面楚歌》故事简介。
启发
2、反复读中感悟思乡情。
1)所以刘琨也想到了一条计谋,那就是……谁会说?
2)引读2遍。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也像……还像孩子……
★他动情地吹着,他一遍遍地吹奏着那深情的乐曲,连自己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匈奴兵营里也有了动静。
3)以“动静”展开合理想象,感悟刘琨勾起的是匈奴的思乡情。
★联系课文的相关内容,说说士兵们听了胡笳去以后的表现?先四人一小组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板书:思乡)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反馈的内容总结。
一曲胡笳曲勾起了思乡情,感染了大部分士兵,使匈奴士气低落,无心恋战,所以连夜撤退。如果说四面楚歌唱败项羽,那么刘琨一曲胡笳吹退了匈奴。
(板书:吹退)
五、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以“千古佳话”为突破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为千古美谈。
2、真正的是让士兵撤退的是什么呀?
1)齐读第七节。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让匈奴撤兵的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它是永恒的话题,是人类内心最美好的话题,是千古佳话。
★“佳话”的意思是流传一时,当作谈话资料的好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根据板书,自己练习说一说)
附板书:
34、一曲胡笳救孤城 (千古佳话)
(吹退)
刘琨 匈奴
启发 (思乡)
8、荷兰的花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通过提问来理解句意的方法。
2、通过变换句式的练习,体会使用反问句可以使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真挚。
3、能仿照课文第三或第四节的写法介绍一种中国的花。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炽热、秀姿天成、心驰神往”的意思。并能积累描写郁金香形状与颜色的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课题的理解,从中感受到荷兰人对土地的挚爱、对花的执著以及花在荷兰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 师:今天,我们将随着课文一起去荷兰,(板书:荷兰)去浏览那儿美丽的城市风光。
2、 媒体出示课文第1节。师: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荷兰,自己轻声朗读,说说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随机板书:荷兰人 勤劳 沧海——桑田
师:句子“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中,“掏”字使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这真是——勤劳的人民。(体会土地的来之不易,是荷兰人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 确实,荷兰人是勤劳的,他们用双手创造了土地。因此,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著的感情。他们在土地上种满了鲜花。
4、 出示鲜花图片,直观感受,说说荷兰给你的印象。(板书:美 花之国度)
5、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8、荷兰的花(板书:的花)
一、深入学习课文
1、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这是为什么呢?
2、 媒体出示第3节:
轻声读课文第3节,想想荷兰人为什么那么迷郁金香?
交流。教师媒体演示:形状 典雅
红
颜色 缤纷 黑
白
师生配合读,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中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上面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花边的百花,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试着背一背。指名背诵。
3、 荷兰人民爱郁金香,爱的程度简直可以说是——痴迷。不信,我们来读读第4节。媒体出示第4节。
边读边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荷兰人迷郁金香都快痴了。”
交流
教师引读总起句,男女生分别读两事例,最后一句一起读。
师过渡:读了课文,我们不得不让人感叹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痴迷之情。确实,郁金香姿态典雅,花色缤纷,惹人喜爱。可是你们知道吗?原先的郁金香却长得毫不起眼。
4、 学习第7节。
快速默读课文,说说郁金香原先的样子。交流,板书:小而可怜 暗淡柔弱
教师引读:好多年过去了,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板书:庄重)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板书:艳丽)
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的呢?交流,抓住“小心翼翼、轻轻抚弄”感受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热爱与精心。
附板书:
5、 媒体出示:荷兰鲜花图片及句子: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6、 谁能将这句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吗?
7、 那就让我们随着课文浏览荷兰的风光。师生配合读:
在城市高高的电线杆上,你一眼就能看见(凌空悬垂着一个花篮),里面插满了(洁白茂密的满天星,几枝浓艳欲滴的红玫瑰隐显其中。)
横跨江河的桥头,你会发现(一盆活泼艳丽的扶郎花在微笑)。
有时,你随意一抬头,会奇怪:荷兰人的窗户怎么不挂帘子?再仔细看看,窗口放满了粉红的百合花、白色的慈姑花和苍翠碧绿的蕨草,这不就是精美绝伦的窗帘吗?
8、 师:多美的一座城市啊!不同的地方,甚至每个角落人们都会用鲜花装饰。就像课文最后写的:荷兰人用鲜花装饰了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
9、 理解:心驰神往
10、 学到这儿,你们能说说荷兰人与花之间的关系吗?
11、 是啊,今天,我们学习了《荷兰的花》,从字里行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荷兰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变沧海为桑田,用一颗颗炽热的心培育了色彩缤纷的鲜花,创造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荷兰。(板书:创造)
12、 就像一句荷兰谚语说的:上帝创造了世界的其他部分,荷兰人创造了荷兰。让我们像荷兰人一样,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我们自己的世界。
《当计算机小卫士》教学反思
黄丹
本节课是华师大教材第二册第20课时,“当计算机小卫士”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知道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学习使用杀毒软件来清除病毒,学习使用杀毒软件来预防病毒。要培养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良好地使用习惯,以及懂得有效地防止感染病毒,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观念。
我在引入阶段:使用一个小问题“小朋友,你们家里的电脑有没有因为感染电脑病毒而无法使用呢?你们家里电脑中的文件有没有因为感染电脑病毒而无法打开使用呢?”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中来
新授阶段:由教师讲述以及学生讨论为主,通过对病毒的概念,病毒的特征,以及杀毒软件的了解,总结出防毒原则,并运用360安全卫士以及杀毒软件的操作从实践中学会保护好自己的电脑,还提醒学生在养成自己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的同时,也要合理地使用公用电脑,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防毒原则中的不使用盗版或来历不明的软件,特别不能使用盗版的杀毒软件,自然地渗透“两纲”教育,加强学生电脑使用习惯的培养,以及如何使用公用电脑的基本素养,做一个文明守信的信息社会小公民,在学科中渗透德育。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够到位之处: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各个环节的过渡比较急促,如果能更好的衔接,会更完美。另外有些环节可以做些删减,这样整堂课会更生动。
2009年5月25
搭 配
季芳
教学内容:新教材第六册第72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学会借助画图(连线)的方法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序的组合与搭配。
2、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初步体会有序思考和符号化思想。
3、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按照一定的次序给事物进行不重复、不遗漏的组合搭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巧妙引入
1、握手导入,渗透有序
师:“今天真是荣幸,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到我们的课堂,为了表示欢迎我们唱首歌——《找朋友》吧!那我来握手找朋友”教师和学生进行无序握手
师:“我想和每个人都能握手较朋友,怎样去做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学生想办法(一组一组的、一排一排的、一行一行的……)
教师引出有序:“其实想要干好任何事情都需要我们‘有条理、按顺序’的认真完成,(板书:有条理,按顺序)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去认识一个新朋友——搭配”(板书:搭配)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1)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聪聪。今天是她的生日,她想邀请大家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既然是生日聚会,我们就要穿的漂亮一些。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漂亮的衣服,这里有三件上衣和两条裤子,你打算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课件出示)
①如果请你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搭配一套服装,行吗?
(个别学生回答,师演示)
还有不同的方案吗?(有)接下来,就请大家小组合作,利用每组桌上的衣裤模型,探究出所有的搭配方案。(小组合作实践)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小结:我们在搭配时有什么好办法?(有次序地搭配)有序搭配有什么优点?(不易重复和遗漏)
(2)聪聪的妈妈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午餐:
师:聪聪的生日聚会是在中午举行,午餐可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它提供的能量占一个人全天消耗能量的40%,而且它能补充上午损失的能量,保证提供下午能量!所以聪聪的妈妈准备了丰盛的午餐:
如果荤菜和蔬菜只能各选一种,那么午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活动策略: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②全班交流。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第一关:帮小动物组数
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3、6、7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策略:
(1)学生自行完成。
(2)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写的三位数,讲讲方法。
(3)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组数的规律。
第二关:帮小动物组数
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3、6、0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1)指名回答。
(2)为什么少了两种?
第三关:拔河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三年级有4个班级参加拔河比赛,每两个班级之间要进行一场比喜爱,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比赛场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来。板演。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五、机动练习
如果老师想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照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思考,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师也参加进来,四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同学们课下思考。
《搭配》教学反思(季芳)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地思考。因此我试图在本课中把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能借助画图的方法对不同的事物进行组合、搭配。2、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3、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1、体现了有序思考,“开菜单”配菜时第一种:有四个荤菜,搭配时先选一个荤菜,接着把所有素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三种;再选另一个荤菜,接着在把所有素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三种……第二种:有三个素菜,搭配时先选一个素菜,接着把所有荤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四种;再选另一个素菜,接着在把所有荤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四种……即用荤菜配素菜和用素菜来配荤菜。
2、“服饰搭配”是一个关于组合的问题。通过学生让猜一猜、摆一摆、说一说、连一连四个活动来完成任务。学生摆的过程是一个初步感知的过程,再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做到把每一种方法都表示出来,体验了组合的规律。通过展示、评价,得出最优策略,体现有序列举的优越性。
3、体现符号化思想,“服装搭配”、“开菜单”时,可以用符号来代替相应图片和文字,使较复杂的变得更简捷,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4、体现生活问题数学化,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在练习中我设计了 “朋友握手”、“服装搭配”、“开菜单”。这样使练习充满了情趣,让学生于数学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验证巩固、延伸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不应仅仅满足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再现,而应在原有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开发未知世界,以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
《体育与保健》课教案
学 校 |
吴中路小学 |
周 次 |
16 |
课 次 |
2 |
年 级 |
一年级 | ||||
教 材 |
抗洪救灾 1、游戏:抗洪抢险 2、游戏:重建家园 | ||||||||||
课 的 目 标 |
⒈学会游戏抗洪抢险、重建家园的方法和规则,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⒉发展学生协调性及上肢力量。 ⒊培养学生果断、勇敢、顽强等良好品质和团队精神。 | ||||||||||
程 序 |
时间 |
课 的 内 容 |
时间 |
次数 |
组 织 与 教 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