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十一五”教师培训
课程申报表
课程名称 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下的教师专业培养
课程代码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申报人 _________黄燕蔚___________
申报单位(盖章) ______徐汇区吴中路小学____
申报日期 ______2009年2月28日______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培训部制
填 写 要求
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三、表中画有方框的地方请以打勾的方式选择,并在方框后的横线上加以具体说明。
四、若表格的空白不够可以附页。
五、表后请附教材、学习辅助资料或可以证明课程价值的其他材料,上述材料是课程审批的依据之一。
五、其余未尽事宜各单位可依据自身情况附页说明。
六、课程申报表一式三份,一份交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一份申报单位备案,一份申报者留存。
课程名称 |
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下的教师专业培养 | ||||
申报单位 |
徐汇区吴中路小学 | ||||
培训类型 |
| ||||
培训对象 |
| ||||
培训时间 |
起始时间__2009年2月__结束时间_2010年6月 | ||||
培训课时 |
约200课时 |
申请学分 |
6分 | ||
培训形式 |
□课程式 □专题式 □课题式 □活动式 □读书指导式 □理论答辩式□教师论坛式 □微格教研式 □教育叙事式 □网络学习式 □其他________ | ||||
考核方式 |
| ||||
培训教材 |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
出版单位 |
浙江大学出版社 华师大出版社 | ||
培训经费 |
1万元 |
|
管理者 |
李礼清 | |
主讲教师情况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所在单位 |
备注 |
朱良 |
男 |
小高 |
吴中路小学 |
| |
闵晓立 |
女 |
中高 |
教育学院 |
| |
黄琰 |
女 |
中高 |
教育学院 |
| |
培 训 目 标 |
新课程计划对教师提出新挑战:“教育观念上的挑战,教学习惯上的挑战,综合知识上的挑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等。 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教育教学实践,促使教师提高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主动研究教学对象的特点;主动研究教法和学法的结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努力做好课内课外的衔接与结合。 引导教师“聚焦课程,决战课堂”,本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指导思想,加强有效课堂的研究,从而 “消灭较差课、减少一般课、增加优质课”,实现课堂上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能力。 | ||||
培 训 内 容 |
(含培训设置的理论意义、培训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成果预期等,不少于1000字) 新课程实施六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1、课程实施中却出现了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其一,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的过程与方法,为活动而活动。其二,“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孤立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其三,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2、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课堂却表现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被真正激活。3、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层次不分明,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学习掌握的,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教师常常花很长时间来解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的低下,更为严重的是阻滞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形成。4、预设和生成的冲突,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 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教学实践与反思,课题研究,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处理教与学、教法与学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这次培训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的过程,从而让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 教育学术研读——教学研究课、展示课——听评课、教学反思 —— 教学“三课两反思”—— 专家辅导——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教学研究课、展示课——听评课、教学反思——教育学术研读——教学案例——专家点评——经验交流——科研总结…… 专家引领——学校骨干教师展示——辐射到全体教师参与——人人成为有效教学的研究者 研究备课: 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独立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模仿与反思相结合;开发与整合相结合。 研究课堂教学: 强化主体,培养创新 a 、创设情境,乐于学习; b 、指导自学,自主探究; c 、质疑问难,变答为问; d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e 、注重差异,分类施教; f 、激活思维,体验顿悟; g 、多媒体运用,动手实践; h 、启发引导,主动创新。 各学科研究重点: 语文:1)语文学科要确立大语文观,让学生课内学法课外用法。 2)在教学新教材中,如何对精读、泛读课文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新教材的课文篇幅长,篇目多,含义深,形成一定的阅读障碍,如何培养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兴趣。 3)倡导学生作文生活化。努力探索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生活气息浓郁的事件进行作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兴趣。 数学: 1)课堂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2)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 英语: 加强英语教学的研究。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采用情境法、视听法、直接法、结构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学科: 1)《品德与社会》的新教材要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研究。教师要由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努力创设因地制宜的活动环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讨论、调查、模拟、操作等一系列方式参与实践,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自然学科要进一步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参与丰富多采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研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3)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要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4)体育学科:如何培养学生自锻能力;怎样提高学生体质,达到体质标准的要求;合理地处理好动和静的辨证结合。 听课评课,同伴互助,切磋提高 通过课堂体验获得教学智慧、教学艺术的提升。一是将别人请进自己的课堂,将自己的教学体悟与他人分享交流,获得支持与建议。二是步入他人的课堂,通过与他人的课堂进行直接比较,验证自己的优势与弱势。互助式的听评课,推崇在教师间开展循环模式的教学反思,每个循环都包括假设、行动、观察、反思、改良等步骤,教师合力去分析、实验和评估可改良的教学方法,同时互相合作、共享团队的智慧,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最大效益。 案例研究,以思促学,以思促教: 教学案例是改进教学的抓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每个案例都是按“三实践、两反思”的原则进行的。通过这个活动,让教师都投入到教研活动之中,一方面要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累反思的素材,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决策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反思对教学实践的积极回顾与思考,确定今后研究的方向、研究的问题的依据,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培养反思性的研究学习, 也就是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实践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从而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理论学习,科研引领,以实践促有效: 通过对肖川教授的《有效教学的策略》等书籍的理论学习,围绕学校的实际情况——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形成适合我校的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方法。课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进城务工子女教学有效实施的研究》作为本次校本培训的抓手之一,帮助教师实践、研究、提炼、归纳、形成经验,继而推广。 |
实施计划 |
主题 |
形式 |
课时 |
实施时间 |
主讲教师 | ||
有效教学大家谈 |
学习讨论 |
2 |
2009.2 |
全部教师 | |||
有效教学课堂实践 |
上课听课评课 |
18 |
2009.2 |
全体教师 | |||
专家辅导 |
评课 |
4 |
2009.2 |
闵晓立 黄琰 | |||
有效教学理论学习 |
阅读自学 |
10 |
2009.3 |
肖川《有效教学的策略》 | |||
“茶馆式教研” |
教研组活动 |
16 |
2009.3-4 |
全部教师 | |||
课题研究 |
教研组活动 |
32 |
2009.3-6 |
全体教师 | |||
辅导报告:《学科与教师专业发展》 |
讲座 |
2 |
2009.4 |
高永娟 | |||
学科德育有效渗透课堂实践研讨 |
上课听课 |
32 |
2009.5 |
全体教师 | |||
教学反思 |
分析交流 |
4 |
2009.5 |
王红霞等 | |||
案例研究《我专业成长路上的故事》 |
撰写案例 |
32 |
2009.6—7 |
李礼清等 | |||
课堂教学要务实 |
讲座 |
4 |
2009.9 |
闵晓立 | |||
有效教学研究课 |
上课听课 |
32 |
2009.9-10 |
全部教师 | |||
教育学术研读 教学反思 |
学习总结 |
8 |
2009.10 |
全部教师 | |||
学术节活动 |
上课听课讲座 |
20 |
2009.10-12 |
朱良、专家 | |||
课题研究 |
讲座、研究 |
32 |
2009.10-12 |
黄燕蔚 | |||
教学“三课两反思” |
教研组活动 |
8 |
2009.11 |
教研组长 | |||
案例分析 |
讲座 |
2 |
2009.11 |
黄琰 李礼清 | |||
案例分析 |
个人完成 |
2 |
2009.12 |
全部教师 | |||
有效教学展示课 |
上课听课评课 |
32 |
2010.2-3 |
部分教师 | |||
教学反思 教育学术研读 |
完成个人案例分析交流 |
10 |
2010.3-4 |
全部教师 | |||
专家讲座等 |
讲座 |
4 |
2010.5 |
专家 | |||
评课交流 |
交流 |
4 |
2010.5 |
李礼清等 | |||
科研小结 |
交流 |
2 |
2010.6 |
朱良等 | |||
案例分析 |
个人完成 |
2 |
2010.6 |
全部教师 | |||
|
|
|
|
| |||
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反思、循环往复,让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到2010年教师的专业化素养上一台阶。 | |||||||
|
申报单位评审意见 |
通过对有效教学研讨实践,在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激励教师不断变革日常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行为,确保教学常新、教学时新,从而达到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使教学更有效。 故学校同意申报此学分。 申报单位: 吴中路小学 校长签名: | |||||
|
区专家小组评审意见 |
学分评定_______分 评审专家______(签名)___年__月__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