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本是24节气中一个普通的岁时节令,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是适合耕种的时令,从此进入农事大忙的阶段。
清明节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节起初并没有祭祀先人的习俗,但后来它逐渐与前一、二天的寒食节交汇融合。寒食节本是古代的禁火忌日,后来与晋文公悼念恩人介之推的传说相附会,寒食节扫墓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两个民俗节日交融后,禁烟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祭祀先人的习俗越发凸显,清明节于是发展为中国重要传统节日。
清明节由于起源于农业文明,农耕技术、家庭事业、宗亲宗族等都讲究世代传承,所以2000多年来,清明节追思先人成为中国人传承不息的特有风俗。
除了汉族,中国北方的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南方的壮族、侗族、彝族、白族、苗族、瑶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虽然扫墓祭祖、踏青春游是清明节基本内容,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的清明节也是各有特色:壮族对祭扫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届时要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等到祖坟去上供,行拜礼;土家族在清明节这一天要上坟挂青,家里要吃猪头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风,清明节要上山采艾蒿,洗净切细后,与糯米、腊肉、蒜苗、五香、盐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
古人这样描述清明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也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今年是我国首个清明节放假,也许你的父母已经带你去扫墓了,也许还未去过,老师希望听了今天的广播,请大家养成文明祭扫的新风尚,使清明节变得愈加清洁和明净。
例如:扫墓者可以用鲜花、塑料瓜果等“环保祭品”替代烧纸钱等,减少了墓园的火灾隐患。还可自制
如果你前去龙华烈士陵园,你应该向烈士墓前鞠个躬,献上一束花。表达对烈士的追忆和敬意。俗话说“人不能忘本,如今过上好日子了,千万不能忘记为后人‘栽树’、‘挖井’的先辈”。
另外,“新时代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内涵,清明节固然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但也不一定非得‘路上行人欲断魂’,利用这个全家团聚的机会,在扫墓之余放松一下,既增进亲情,又可以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