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唐代就有“茶道”这个词。“茶道”,茶行之道之径,茶行之品行也。唐代文人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一书中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可见,茶行之道,可以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陶冶情操。比如:在社交活动中,宾主以茶代酒,品茗赏景,谈经论道,博古论今,又是何等雅洁之品行。当代文人周作人也说过:茶道用最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
博大精深的中国“茶道”,大约在南宋末期传到了日本,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发展,曾经总结出了茶道之四规:即“和、敬、清、寂”。但后又被日本上层社会异化了,逐步将茶道套上了神的光环,并赋予极其烦琐的神秘戒律,最终使茶道融入于宗教范畴。
但是中国茶道历经风雨洗礼,依然张扬茶的平凡朴实本性,依然显示这着茶道之独有魅力,依然高歌着中华文明的品德。我国茶叶研究所长程启坤在“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书中讲到:中国茶道可以用“理、敬、清、融”来概括: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以行和谐相长之道。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以显尊重尊敬之意。清者,清茶一杯,廉洁清正,以长清廉为民之气。融者,详和融合,和睦礼让,以扬平等宽容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