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设计过一种人际交流模型。这个模型把人们储存的有关本人的信息分为4个区域,开放区——包括本人和其他人都知道的有关本人的信息;盲目区——包含别人了解而本人不了解的有关本人的信息;隐藏区——包含本人了解而别人不了解的有关本人信息;未知区——包含本人不了解,别人也不了解的有关本人的信息。 这其中,最具有神秘且最有研究意义的就是未知区了。人们都想更深地了解自己,但是有的时候,触动了那块“禁地”是很可怕的,我一直认为我勇敢。说实在的,我确实不怕什么。而且我也常常替朋友挺身而出,在我心里,朋友真的很重要。但是,在一次上体育课时,我和一个朋友站在一起,她背对着操场;突然间,玩耍的同学把球猛抛出去,直冲着朋友就飞了过来……若是平常有人问我这时该怎么办,我毫不犹豫地会说:“我会帮她挡一下。”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应该是个勇敢的人,但在这种突发情况中,为什么我却躲开了?是的,我连叫一声“小心”都没有,我不应该跳开的,但为什么?我不喜欢心灵深处的我,可能再向深是充满对朋友爱,但我不想更了解了,我已害怕了。因为认为内心的自己不可思异,所以可能会出现讨厌自己,害怕自己,到逃避自己的情况。所以,他们认为,不去触动就好了。 人也总是想了解别人,但没有人完全了解一个人(包含自己)。人总是想获得别人的理解,但同时又害怕别人进一步了解他(她),人就是这么矛盾,就是因为这样,未知区的区域越变越大。 不管内心的自己是好是坏,是喜欢是讨厌,那毕竟是自己。所以,不要逃避自己,那最容易迷失。面对现实与自己走向前去。 也许我并不勇敢,我看到自己脆弱的地方并且努力面对,适应它。下次,如果有下次的话,我一事实上会挡下那个球。 那,是我心底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