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路小学学校精神
我校是徐汇区第一所吸纳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我们的教育对象是98 %以上的民工子女,对于这样一所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诞生的特殊学校,如何创建和谐校园,我们经过了5年之久的探索与努力,现在已经形成我校特有的校园文化与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和、信、爱,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和”,即融洽、和谐,每个人生活在这集体中总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乐在其中。“和谐”,就是消除偏见,缩短外地孩子与上海孩子学习成绩上的差距,让流动人口的子女和上海本地学生一样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谐”就是扩大老师与流动人口子女的包容度,增进感情,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几年来我们办学成功的经验大致有两条:一是以创建和谐校园为总抓手,以茶文化为创建载体,形成特色品牌,因为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更是深刻丰厚,我们取其显性的一面是最本质的民族教育功能,取其隐形的一面是可以不断深刻挖掘的广泛的教育资源。从“和”出发,我们把茶文化概括成“礼让、养廉、健康、勤勉”。
礼让,它是中华优良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我们学校近几年来根据聚焦世博会、聚焦社会公共道德开展的“礼仪、礼貌、礼节”德育活动之要求。结合茶文化的普及推广,我们提倡学礼仪,更学做人。
养廉,内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之意。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茶会友”等高洁气节,与当前提倡的“廉洁教育进课堂”结合起来,更显意义深刻。
健康,常喝茶有利于健康,茶里有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丰富的营养物质,常喝茶可养颜,可延年益寿。现代社会文明使人们越来越深刻理解到健康的重要性,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培养有个性的创新型的人才适应社会需要与发展,本身就要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健全的心理素质。
勤勉,即勤奋,无论学习文化知识,还是劳动实践,乃至今后在社会生存都需要有勤奋刻苦,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勤勉又与我们的校训、校风、学风相一致。
“礼让、养廉、健康、勤勉”这八字正是形成了我们校园独特的茶文化的内涵。
二是做好民工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指导、培训工作,使之积极参与到教育工作中来,这是面向社会新开发的有教育功能的资源,所谓的学校大教育的理念——家校教育结合的现代模式。家校结合的和谐教育,正是我们探索的主要课题。我们学校的做法与传统的家校教育做法不同的是:家校教育的“主体”与“主线”有一个系统、科学、合理的模式。最大限度的体现和谐。我校的科研论文《流动人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现代模式研究》在区的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奖中获一等奖。真正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体现有教无类及人文关怀的思想,为民工子女融入新上海,成为一代新上海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社会和谐、家校和谐,师生和谐。
“信”即自信与信守。自信是建立在敬业的基础上,老师们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付出,流动的花朵会更加灿烂,民工子女的教育一定会成功。
我们学生的体育比赛、科技比赛、茶艺比赛不光在街道、区里的比赛中获奖,而且在市里、乃至华东地区获奖,不仅体现了流动的花朵也灿烂,而且对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校98%以上的学生都是流动人口子女,音乐基础、艺术素养、表演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弱,但是通过这几年以茶艺为主要内容的特色项目以后,广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并在各项比赛活动取得不错的成绩。
“信守”,是坚守一份理想,即守土有责,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首先是要甘于寂寞,不求任何回报,要克服困难,包括迎对世俗的偏见,努力把党的教育工作做好,把民工子女教育好,为徐汇教育争光。我们认为同在一片蓝天下,国家希望工程都要做,何况我们是徐汇教育的一所公办学校,更要办出优质教育,体现各级各类创一流的风采。这几年来我校在争取区教育局“三奖”中实现了“零”的突破。就是充分体现各级各类创一流的成果,及广大教师的办学积极性。获得育人奖的苏申老师、张红辉老师就是吴中精神的杰出代表,苏老师常说,民工子女也是人,也有权受到优质教育,教民工子女是时代的需要,我们自己要看得起自己,干嘛要低人一等呢。
“爱”即不仅爱他人,还要爱自己。立足三尺讲台是爱的奉献,创建温馨教室是爱的流露,支援灾区是爱的体现,同志间互相协作互相帮助是爱的分享。无论是我们的教师或家属生病住院(包括退休教工)或是生活中遇到困难,还是我们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我们学校的各级组织,我们的教师群体会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途径,主动的加以关心帮助。把同志之间的真诚的关爱送到需要关心的每个人心中。“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已成为制度。在各种献爱心活动与捐助活动中,我们的师生积极踊跃捐款,我们获得区红十字会的表彰,获得街道的好评。我们提倡爱自己即是自尊、自爱,知荣辱讲道德,廉洁奉公、师德高尚,同时自尊、自爱,又是自觉不断地进行自身专业发展的学习。我校教师学历达标为100%,有7人考出了茶艺师职称,其中1人为中级职称,1人为高级职称。
“爱自己”还要善于关爱自己的生命。注意校园安全并有效防止治安案件、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安全演练与防范已成为制度,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也得到了强化并落实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家庭访问每学年要达到100%,也成为考核的常规制度加以认真落实。
和谐、自信、关爱在学校蔚然成风,正是我们学校精神的体现。
四、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氛围形成
茶艺作为吴中路小学的拓展兴趣课,有很多年的历史。已经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规划、组织、领导以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工作。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构建三级艺术管理网络,比如建立茶文化教育教研组,负责学校茶文化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等项活动,以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目标的畅通实施。学校制定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具体目标,并把以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规划列入学校、教师工作日程,为了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让茶艺成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特色项目,还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学习和讨论,从而形成人人参与茶艺活动的氛围。
学校组织开展了以茶之韵,提师之蕴,悟师之德,创校之谐——学习中国茶文化培训,本课程以系统的理论知识辅以适应拓展型课程开展为目的,实践知识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结合拓展型课程教学需要,对三类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提升了饮茶的精神要求,包括了人的基本品德修养,并扩大到“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去,进而为形成良好师德,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创建和谐校园而努力。通过对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基础理论;茶叶的分布、制造、功能;茶道的内涵、基本含义、基本精神和思想精华等培训,为编写校本教材打好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2008年条件成熟,学校在研究新学期的工作时,把茶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在一年级开设,放入课表,其它年级每两周一次茶艺课,已有基础的同学利用拓展课作提高辅导。为此全校教师在暑假中编写校本教材。根据年级特点,让部分已经获得茶艺师证书的老师担任编写组组长,领班班子成员也深入其中,共同完成教材的编写。前期“一校一品”工作组对教材编写体系反复斟酌,形成了一、二年级以“茶礼仪”教育为主、三、四年级以“茶知识、茶文化” 欣赏为主,五年级以“茶精神”熏陶为主,各年级再加以茶冲泡的技艺等较系统的学习模式。在这其中我们的党员身先士卒,深入教研组,针对比较难写的内容,带头编写了样例,供教师们参考。通过对茶文化的认真研究,确立一套比较适应儿童学习茶艺的教学目标体系,建构一套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茶艺教材,探索有利于儿童学习茶艺的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也不知不觉中有了深度,教师素养也在研究实践中得以提升。
由于茶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感染着教师,学校用茶文化精神凝聚人心,促进学校工作。我们吴中路小学校园氛围日渐和谐,教师把精力聚焦在课堂上,形成了一个充满研讨的集体。老师们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了学科中如何渗透茶艺精神,在学生廉洁教育、礼仪教育、民族教育等领域中进行认真深入的探讨,并尝试了“茶馆式教研”活动的开展。目前教研组已经活动了几次,老师们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下对研讨主题、目标、问题等畅所欲言,改变了以往点名式的发言,被动的教研倾向。我们还将在这一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