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路小学标头

                                                                         


doc
相关内容列表
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促进学习型团队建设
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下的教师专业培养
以茶之韵,提师之蕴,悟师之德,创校之谐——学习中国茶文化培训
吴中路小学“十一五”校本培训计划
 
 
 

吴中路小学校本培训自评报告
2010-06-07  作者(来源):[暂无]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确立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发展,聚焦人才、成就教师,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满足区域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配置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的要求。

学校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通过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来打造教师队伍。经过努力,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对照校本培训评价指标,报告如下:

一、工作的系统性

1、 校本培训是《吴中路小学三年建设行动计划》的重要部分,在“行动规划”中提出“做好240培训工作,通过职后岗位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进一步规范校本培训工作,提升校本培训的层次和水平”。 我校校本培训的培训目标:以教师和学校在当前教育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为进一步推进“一校一品”茶文化建设,面向全体师,努力建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观念创新、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 学校制定系统完善的计划,学校有专人和部门负责培训。为了更快地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将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十一五”校本培训计划》,规定十一五期间要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国茶文化学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等校本培训项目。学校专门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任组员。教导处为具体实施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教师业务能力和实施项目培训,培训管理等工作。

3、 以足够培训经费和考核、奖惩制度确保校本培训顺利实施。为了保障培训工作的落实,我校建立一系列制度,确保校本培训时间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从而保证了校本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校本培训计划明确了校本培训目标、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及日程,同时对校本培训经费作出保证,并根据培训项目的具体需要,将所需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用于请专家、购买学习资料、外出学习、考核奖励。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项目投入2万元;中国茶文化学习项目2008年投入3万元。

二、项目的针对性

1  培训目标具体、切实可行。培训目标:以教师和学校在当前教育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师,努力建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观念创新、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引导、激励、帮助培训教师自主发展,从而更新教育观念,拓宽知识视野,调整智能结构,培养和造就出具有高尚师德修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手段、方法;具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能胜任教学岗位工作教师。

2、 培训内容适合学校发展的现状,满足学校教师的需要。二期课改对广大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加快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建学校特色,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必然面临着一个问题:造就一支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如何帮助教师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的发展自己,是对学校提出的新挑战。为适合学校发展的现状,满足学校教师的需要,学校已进行了两个项目的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围绕全面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力开展《弘扬师德,铸就师魂》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不断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造就一支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品格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中国茶文化学习:通过对中国茶道的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 、茶学说、茶道的学习,使教师具备较系统的中国茶文化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茶艺的学习过程,使教师具有茶文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茶艺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基本修养,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艺术情操,以实现校园和谐安乐之道;能将学到的知识为我校拓展型课程服务,进一步推进我校“一校一品”建设。

3、培训方式多样,有专题讲座、自学、参观考察、实践活动等。通过观摩考察与学校教育学习结合、专家引领与分类指导结合、校外进修与自主学习结合、教育科研与行动研究结合展开培训,确保校本培训任务全面完成。

三、过程的规范性

1、 项目的申报、实施、和考核都遵照相关程序,按照要求去做。学校按区教院师训部的要求,200711月递交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申报表;20084月,递交了“以茶之韵,提师之蕴,悟师之德,创校之谐 ——中国茶文化学习”课程申报表。各项目在培训过程中有严格的考勤制度记录,并按照培训实施计划进行考核;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按师训部规定填写《徐汇区“十一五”教师培训课程跟踪考核表》,因此,学校校本培训挡案材料齐全;学校领导带头参训,教师参加培训率为100%

四、结果的实效性

1、 目标达成和培训成果:两个项目的校本培训,目标都能达成。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按计划学习了徐汇区“十一五”教师培训规划、2007年吴中路小学校本培训计划;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讲话、《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若干意见》;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教授女儿孟菲的回信、关于孟二冬教授的优秀事迹;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科学发展观读本》、《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守则》、《徐汇区中贯彻上海市教师守则实施细则》、《吴中路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参观徐汇区“弘扬师德,铸就师魂”展览会,学习徐汇区先进人物优秀事迹;撰写学习体会,并进行大会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历年的绩效考核中,学校没有教师因师德踩红线现象。张红辉老师连续两年被评为区育人奖提名奖;苏申老师被评为2008年区育人奖。

  中国茶文化学习:邀请了上海市茶艺协会秘书长刘启贵作了茶树的起源、传播和发展、饮法源流等讲座,本校中级茶艺师俞旻老师作了茶叶分类、区的分布、茶叶中的营养和药用成分等讲座,并组织了对茶乡长兴的考察,邀请了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员大茶先生介绍了我国茶圣陆羽、《茶经》及长兴的贡茶——紫笋茶,并考察了煎茶道。在本阶段的培训中,教师撰写对茶乡长兴的考察报告,进行了中国茶文化学习的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通过学习,对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基础理论;茶叶的分布、制造、功能;茶道的内涵、基本含义、基本精神和思想精华等内容有了较深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使教师的文化底蕴得到了提升,为创建学校特色进一步打下基础。根据学校“一校一品”建设的需要,全体教师都参加了校本教材的编写,每位教师都编写了一篇教材。

2.  教师的感受: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保证。通过此次校本培训,教师更清楚何谓师德,师德的本质特征,师德修养的意义。大家觉得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造就一支具有“品格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创建学校的特色,使学校有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学生来自于全国17个省市,大部分同学还来自于茶的产地,安徽、浙江、江苏、福建等),学校把“一校一品”建设定位在开设茶艺特色拓展课程,那就需要具有相关知识的师资力量。教师觉得,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茶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用茶文化去熏陶感染学生,并通过组织茶艺特色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自己情操。只有组织这样切合学校实际,符合教师需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校本培训才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作用。

五、培训的创新性

1、突出实践环节的培训,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时,充分结合“温馨教室建设”“抗震英雄教师事迹”,扩大老师与流动人口子女的包容度,增进感情,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在“茶文化”培训中,教师掌握了冲泡的理论知识后,投入实际的操作中,一招一式练习的有模有样,在实践中再次领悟茶道的精髓。

2、与文明单位创建结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茶文化”培训这两个内容充分体现了上海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需要。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教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切实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程度,形成我校特有的校园文化与精神——和、信、爱,并从茶文化培训中提炼出“礼让、养廉、健康、勤勉”的办学目标。


关闭窗口
   
 

                                                                                网上画廊  |  教师频道  |  网上图书馆  |  学校地图  |  梦之帆  |  政务公开  |  学校信息公开专栏  |  信息公开  |  在线服务  |  专栏链接  |  文明在线  |  吴中路小学岗位设置  |  班级博客  |  文明小博客  |  年度预算结算公开  |  依法治校  |  学校概况  |  家校对话  |  信息速递  |  学生天地  |  校长在线  |  校园开放日  |  晒课表专栏

 
版权所有:上海市徐汇区吴中路小学  联系地址:吴中东路500弄95号   
邮政编码: 200235  电话:6270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