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有关营养与食品的知识。大家知道,营养是维系我们生命的重要物质,离开了营养,人类就无法生存,而食物是提供营养的物质,多种多样的食品能提供人类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但是营养的摄入要讲究均衡,过多的摄入会导致营养过剩,如肥胖,摄入不足又会导致营养不良。随着天气的转热,如何吃得健康、安全、卫生成为夏季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同时,对于食品的选择和食用也有很多讲究。下面我给大家具体讲解。
一、小学生饮食十二条原则
1、注意营养平衡。在日常饮食中要吃各种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奶等,不要偏食。
2、多吃豆制品。豆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既便宜,又容易消化。
3、讲究食品加工方法。加工食品时掌握好火候和方法,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4、变换食品花色品种,增加孩子食欲。
5、愉快进食。进餐时做到思想集中,精神愉快,愉快进食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率。
6、细嚼慢咽。吃饭时不要太快,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更应该把食物嚼得细些,因为多嚼有益于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和保护肠胃。
7、不过量饮食。吃得过多会伤胃,同时降低了消化率。
8、不乱吃加药食品。如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等加药食品要认真考虑是否真的需要。否则等于无病吃药,对身体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9、不吃补品。传统的补品虽然对老人和体虚者有益,但对学生却利少弊多,以不吃为好。
10、少吃糖 。因为每天的饭菜中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转化为糖,因此对孩子零食中的汽水、巧克力、甜点心、奶糖等应加以适量控制,不可过多。
11、早餐要吃好。 因为早餐所吸取的营养应占全天吸取营养的30%左右。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和消化需求,因此,早餐应有足够的营养,可在蛋、奶、肉松、咸蛋、芝麻酱、蜂蜜之类的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中作些选择。这里,也是应当引起全校同学的注意,毕竟在我校不吃早饭或早饭不注重营养的同学比比皆是,所以还是要求大家记住早餐不仅要吃,还要吃得讲究。那这是什么道理呢,在下面我还会详细解说。
12、定时定量 。这样可使大脑皮层里的食物中枢形成功力定型,使消化吸收系统成为有规律的活动,促进消化吸收率的提高。
二、选购食品时应注意的事宜
(1)不买露天销售的食品。
因为各类食品的成分都很复杂,经过日晒、光化、发热分解,会引起内部变化而变质。如:有包装的糕点,经日晒水分蒸发不出来,容易发生霉变;含油食品经日晒会发生"酸败";酒和饮料经日晒,会发生脱色、沉淀,出现絮状物;啤酒、汽酒经日晒会发酵产气,引起变质或爆炸;奶粉会潮解结块;罐头会胖听;糖果会发烊;茶叶会干枯;有的还会使细菌大量繁殖而发生食物中毒。特别是儿童小食品更容易发生变质。总之,露天销售的食品在保质期内也可能发生变质。
(2)不买包装标识内容不全的食品。
国家《食品卫生法》明确规定:"食品包装上应清楚地印上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批号或代号)、规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保质期、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等内容。"标识内容不全、不清楚者,质量无保障、检验合格出厂的定型包装食品,一般不会出现以上情况,因此发现这类食品不宜购买。
(3)不买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感官性状异常是指变味、变色、沉淀、混浊、杂质、絮状物、发霉、生虫、结块、异物、酸败、发粘、腐败变质等现象。无论哪种食品,都有各自应有的色、香、味、型,感观不合格的产品都是变质的表现。
(4)不买伪劣假冒、掺杂使假的食品。
伪劣假冒、掺杂使假的食品是指一些不法分于为谋取暴利对食品采取掺兑、替代、抽取、粉饰、混充、假冒等手段,使食品质量降低,有的甚至带毒,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5)经营条件差的食品不能买。
指无证或露天经营而无防蝇防尘设施、无食品专用器具等摊点,其食品极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消费者健康和合法权益,大家应高度警惕。就拿我校附近来说,就有这种小摊贩,摊贩上羊肉串、香肠等琳琅满目,有时我会看见不少同学在摊头上吃得津津有味,我想如果当你知道这些肉串、香肠曾经被来往车辆排出的废气污染过、被苍蝇和小虫叮过,你还会想吃吗?所以对于露天的烤煎食物还是应该说“不”!
(6)不买过期食品。
各类新鲜食品,它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都很好,其保质期都是在科学的 试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安全食用期范围。一旦过期,其感官性状就会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风味和滋味,有的甚至会变质。因此,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三、儿童食品袋中纸制玩具和卡片有菌有毒,不要选购
一、硬纸玩具及卡片会有大量细菌
用废旧回收纸及下脚料等廉价材料生产的厚纸及版纸,只要作简单的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检验便一目了然。某大城市食品包装纸的抽查结果,每平方厘米纸的细菌数可达几千个以上,26.7%有大肠杆菌。这标志这种纸有粪便或肠道病细菌污染;而儿童食品在加入纸制玩具及其卡片又会第二次细菌污染。试想你买回儿童食品,在街上打开食品包装袋,肯定先找玩具及其卡片,玩够后又不洗手就拿小食品吃,再经第三次污染,那么你吃的小食品会含有多少细菌?难怪中小学生寄生虫尤其蛔虫症和蛲虫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肝炎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增高,谁敢说这与我们玩玩具及其卡片无关?
二、硬纸玩具及卡片含有大量化学毒物
回收报纸及废纸都含有大量的金属毒物铅和砷等,玩具类及玩具卡上的彩色油墨中其主要毒性也是有毒金属,且在食品袋中接触食品污染更重。儿童体内铅的危害主要来自食物及食品包装材料,进入体内的铅约5-10%被吸收。
四、瓜果、蔬菜清洗消毒后才能生食
瓜果、蔬菜含多种营养成分,有的可以生食。生食瓜果、蔬菜可以减少在熟制过程中热对其营养素的破坏,尤其是维生素等怕热营养物质的损失,并保持了果蔬的原色原味,增加了食欲。但瓜果、蔬菜由于在种植、生长过程中浇水、施肥,以及采集、搬运、存放、销售过程中,多次与外环境接触,其表面不可避免地会被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污染,也可能附着有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如果只用自来水洗一下,是不能有效去除上述有毒有害物质的,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生吃瓜果、蔬菜前,必须对果蔬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去除农药、微生物及寄生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以保证食用的卫生安全。
瓜果、蔬菜清洗主要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清洗的方法,经过反复用清水冲洗至感官上清洁为止;消毒则多采用食品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用流动清水把消毒液冲净。浸泡时应注意消毒液浓度和浸泡时间,浓度不宜过高,并非浓度越高越好,按消毒液使用说明上规定的浓度和浸泡时间使用即可保证消毒效果。
五、学生要重视早餐
学生由于课业负担很重,晚上写作业到很晚,早晨上学很早,因此有些学生来不及吃早餐,而有些学生由于早晨时间紧张,没有胃口,吃的量很少。
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学生的重要课程都安排在上午,早餐就成为上午学习的能量保证。头天晚餐到第二天清晨,已经过去7-8小时,头天晚餐的食物早已从胃中排空,小肠已将其消化吸收,血糖也降到了低水平,这时血糖水平已不能为上午紧张的学习提供充足的热能,也不能保证大脑对糖的需求。人会出现精神不振、全身无力,从而使学习效率低、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有人觉得已习惯不吃早饭,并未影响学习效率,这是一种假象,原因在肝脏,不吃早饭,没有热量和糖的补充,为保证一定浓度的血糖,就要动用肝脏储备的糖原,肝脏内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将其释放进入血液。肝脏储备的糖原,在完全禁食的情况下,仅够身体使用3天,由于肝脏损失了储存的糖,脂肪乘虚而入,肝内就发生了脂肪的沉积,久之脂肪肝就发生了。肝脏由于丢失了糖,也就失去了糖对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很容易被细菌、病毒感染。所以肝脏在营养不良的状态下,肝功能也是极易被损伤。
因此说早餐很重要。中国人主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的特点是吸收快,在体内代谢也快,可以很快升高血糖,在体内分解利用也快。单纯吃主食,人可以很快感觉饥饿。上午10点左右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无力,甚至会饥肠辘辘。所以,早晨除主食外,还应该吃些牛奶、鸡蛋、香肠或豆制品等,还要吃适量蔬菜,这些食品不仅供应了6种营养素,并且在胃内存留时间长,消化慢,可以连续不断维持血糖水平。
为了使早晨胃口好,达到较好效果,要做到晚上按时睡觉,早晨按时起床,头天晚餐要吃的清淡,不要过饱。应该在睡前3-4小时用餐,不能少于3小时,睡前不可吃甜食和油煎炸食品,起床后立即饮用一杯温开水或温热淡茶水或稍有咸味的温热盐水,做适当活动。比如在阳台上或院外做深度腹式呼吸20次,或做早操,或慢跑;早晨要吃质量好的食品,要干稀搭配,配少量咸菜、泡菜,泡菜有助于刺激唾液腺的分泌,可增加食欲。
六、小学生肥胖原因及预防措施
每年我校都会给全校同学测量身高、体重,而往往就会有一部分同学计算下来是超重或肥胖者。儿童少年时期发生的肥胖绝大多数属于单纯性肥胖,其发生原因既有环境因素又有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营养过剩是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最重要原因,吃进去的食物过多,以致使多余的热量转变成脂肪,在体内蓄积,同时,又缺乏足够运动,那么,缺乏运动也是造成儿童少年肥胖的最重要因素。饮食习惯与肥胖密切相关,有人研究,大量吃甜食、动物性脂肪和油腻食物的人容易发生肥胖。主食吃得过多,吃饭速度过快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
医学家认为,肥胖与遗传因素有关,主要原因是父母子女同在一个家庭,他们的饮食方式和活动方式相同,而且父母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影响后代,那么从小继承下来的饮食嗜好还很难纠正,如从小爱吃油腻食物的人,往往到了青少年时期还不会改变。
肥胖的预防措施:
1、认识肥胖对机体的危害,肥胖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提高预防肥胖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量适中,不过饱,为了增加饱腹感,餐前可先吃水果和汤类。少吃糖果、点心等甜食,少吃油腻食物,吃饭要细嚼慢咽,防止狼吞虎咽,两餐间的零食可以以水果和玉米花一类的小食品来代替糖果糕点。
3、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合理安排作息制度,睡眠时间不要过多,饭后不要马上看书或看电视,晚饭与上床睡觉之间最好有3小时的间隔。
4、如果已发胖,千万不要强行采取饥饿疗法或减肥药物来降低体重,这样会影响青春期正常发育甚至发生青春期厌食症,应该及时进行饮食成分的调整,如减少主食,限制吃肥肉、奶油、精制糕点、糖果;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瘦肉、鸡蛋、黄豆,则不宜减少。
5、加强体育锻炼,增加热量消耗,如做减肥体操、游泳、跑步等各种活动。应有一定的运动量,并坚持锻炼持之以恒,这样既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又可起到减轻体重的作用。
6、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在中小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学生营养午餐。
七、预防食物中毒
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那什么是食物中毒呢?食物中毒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也称为食源性疾病,按中国传统说法“病从口入”——凡因饮食而引起的一切疾病均应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围。
食物中毒分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有害物导致食物中毒。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最常见,它是指细菌污染水或食物后,随水或食物进入人体而导致人体感染或中毒性疾病。作为我们小学生预防食物中毒,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把住食品采购关,即在购买食品时必须到取得卫生合格证的单位购买合格的食品。注意食品销售单位是否取得了卫生合格证,销售场所、包装容器是否干净卫生,销售人员是否穿戴整洁的工作服,是否取得了健康证。烹调加工所用原料是否新鲜。
2、热菜贮存温度应保持在
3、剩余饭菜是常见的中毒原因之一。剩余饭菜,应妥善保存放入熟食专用冰箱保存。次日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另外,当你发现食品味道异样时,应立即停止食用。
八、发生食物中毒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那万一不慎,发生食物中毒,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一般食物中毒都会有胃肠道反应,首先要采取的自救办法就是催吐。食物中毒一般的症状是消化道出现明显不适,毒物刺激胃肠道后会引起呕吐、恶心、腹痛,所以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又怀疑跟所进食的食物有关时,一般食物中毒常发生在进食后半小时至一小时,首先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催吐,可以采取口服盐开水的方法,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也可用手指抠喉咙的办法可以快速催吐,将大量的有毒物质排除体外,避免毒素被身体吸收。紧接着可大量喝水,促进体内排泄。当然,在自救的同时应尽快送往医院,医院会采取催吐、洗胃、灌肠等办法进行抢救,同时会针对毒物的种类使用解毒药。总之,发生食物中毒后,切忌慌张,应立即告诉
九、蔬菜搭配有什么禁忌
(1)萝卜:严禁与橘子同食,否则易患甲状腺肿大;忌与胡萝卜、何首乌、地黄同食;服人参时也应忌食。
(2)甘薯:不能与柿子同食,两者相聚后会形成胃柿石,引起胃胀、腹痛、呕吐,严重时可导致胃出血等,甚至危及生命;甘薯也不宜与香蕉同食。
(3)韭菜:不可与菠菜同食,二者同食有滑肠作用,易引起腹泻;不可与蜂蜜同食,同食易引起心痛;不可与牛肉同食,同食令人发热动火。
(4)茄子:忌与黑鱼、蟹同食,同食有损肠胃,并且一般过老熟的茄子不宜食,易引起中毒。
(5)菠菜:不宜与豆腐同食,易使人缺钙,忌与韭菜同食。
(6)南瓜:不可与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同食;不可与羊肉同食,否则易发生黄疸和脚气病。
(7)竹笋:不宜与豆腐同食,同食易生结石;也不可与糖、羊肝同食。
(8)茭白:不宜与豆腐同食,否则易形成结石。
(9)芹菜:忌与醋同食,否则易损伤牙齿;也不宜与黄瓜同食。
(10)芥菜:忌与鲫鱼同食,否则易引发水肿。
爱护眼睛
我国把每年的6月6日订为全国爱眼日,而今年爱眼日的主题为“防盲治盲,共同参与”,随着学生学习年限不断增高,近视成为学生中最常见的眼病,学生的近视率也是逐年增多,那何为近视呢?我们说,凡是裸眼视力,就是不戴眼镜的情况下,视力低于1.0就属于视力不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病因有很多,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遗传因素,目前认为中度以上,特别是高度近视,发病早,进展快,主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的同学说,反正我家里人或是爸爸妈妈都是近视,我再保护也没有用,那是不对的,相反,这一类同学更要加倍的爱护自己的眼睛,在相同环境条件中近视患病率的高低决定于遗传因素,反过来遗传因素相同的个体是否发病则决定于环境因素。其次,是长期的用眼习惯不良。如眼书距离近,经常躺着看书等。这里我还要讲一个写字姿势,在我们同学当中,只有极少数、极个别的同学写字姿势是正确的,有的同学写字时笔拿的很下面,头低得很低,有的同学整个人趴在桌子上,下巴放在桌面,眼睛与本子的距离很近很近,还有的同学不仅趴在桌子上,头还侧着靠在自己的手臂上,这三种写字姿势都是非常错误的,前两种会引起近视,后面一种不仅会引起近视,还会引起两眼视力相差悬殊的情况,因为这些同学在写字或看书时两眼离书本的距离过近且不一致,在这次的视力检查中,就发现有的同学,而且这类同学不是一个两个,他们一只眼的视力只有0.5甚至更差0.3,而另一只眼睛的视力却是1.2或1.5。
我们知道近视有真性和假性之分,并且有一个过程,先是调节性近视,也就是我们习惯上说的假性近视,我们现在的同学有相当大一部分可以说是大多数都是属于调节性近视。儿童少年时期眼的功能特点是晶状体弹性较大,调节范围很广,近点距离很近,容易形成眼书距离很近的不良用眼习惯。由于经常不适当地用眼,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得不到应有的放松休息,晶状体凸度加大,处于变厚的状态。这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过变厚的晶状体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这种调节性近视如用解痉药物点眼,消除睫状股的痉挛后,视力可得到提高或恢复正常。在假性近视阶段,由于眼球还没变长,如能及时采取保护视力的相应措施,消除引起调节紧张的因素,视力能够好转或恢复正常。已经有调节性近视,仍不予重视,就可因睫状肌痉挛,千万成眼球持续充血,眼压不断升高,眼膜组织变软,加上视近工作时两眼的“辐辏”也随之加强,这时眼球表面附着的肌肉从上、下、左、右各方向加重了对眼球的压迫,最终使眼轴向后方伸展拉长,成为轴性近视。这时经散瞳验光,散瞳后视力不会提高。
我们应该怎样去预防近视的发生呢?首先,在思想上应该要重视,充分了解认识近视后对我们生活上学习上的影响,其次,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连续看书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让双眼向远处眺望一会儿,不要在光线暗弱和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躺在床上和走路时或者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经络穴位结合推拿手法的一种医疗体育,达到活血、解痉和避免睫状肌紧张痉挛的目的,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而我们现在同学大多都是为老师要检查而做眼保健操,老师一进教室,同学开始做操了,或者是检查眼保健操,因为不做要扣分的,所以只好做,扣分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大家可以认真做好每一节操,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但是很多同学态度不认真,穴位也不正确。而眼保健操检查的同学都是以提醒为主,有同学不正确,提醒你一次,如果再看到你不正确才扣分,所以我在这里再重申一次,眼睛是你自己的,不要为老师或某个检查的同学才做。而对于检查的同学和各班卫生员来说,首先自己要做好正确的眼保健操,才能检查别的同学,在平时也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
保护我们的牙齿
我们先来说一下牙齿的构造,如果把牙齿剖开来看,牙冠的表面是坚硬的牙釉质;牙本质没有牙釉质硬,有神经末梢,受损害时遇冷热酸甜有酸痛感觉,牙髓有神经、血管等,患病时疼痛剧烈,影响健康。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口腔中食物的残渣促使细菌繁殖产酸,从而腐蚀牙齿形成龋洞。这个过程我们简单的根据归纳一下,先是因为含糖食物,然后产生酸细菌,开成菌斑,作用一定的时间后,虐待齿脱钙产生龋洞,最后牙冠龋坏、牙根周发炎、面部肿胀。
人的牙齿根据形状与作用的不同,可分成尖牙、切牙和磨牙三种。牙齿对人体摄取的食物进行第一步加工,我们称它是粗加工。如果不注意保护牙齿,会产生龋齿。影响食物的吸收和人体的健康,因为种种原因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牙齿的功能,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牙齿的切断、撕裂、磨细达到初步消化。牙齿还具有帮助发音清楚、丰富脸部形态的功能。我们前面说到牙齿可分为尖牙、切牙和磨牙三种,它们各自有些什么作用呢?尖牙的作用是撕裂食物;切牙的作用是切断食物;磨牙的作用是磨细食物。缺少任何一只牙齿,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从而影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龋齿的症状以及发病原因,龋齿欲称虫牙或蛀牙。这是在原始人类就已经发生的一种疾病,北周口店山顶洞人的凳骨上就可以看到由于龋齿造成的痕迹。龋齿大都发生在牙齿的窝、沟和两牙相邻的面上。开始,这些地方呈白垩色,以后逐渐变成黄褐色、棕黑色,质地变软,用探针试探可发现小而浅的洞边时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能时治疗,可制止龋洞发展,否则龋洞就会变大加深,受冷、热、酸、甜刺激后会出现酸、痛感觉。龋洞通到牙髓腔后,食物残渣刺激牙神经,疼痛就会加重。进一步发展,可发生牙髓炎,也就是牙神经发炎和根尖炎,也就是牙根尖周围组织发炎。龋齿可使儿童发生剧烈牙痛,使进食不能充分咀嚼,从而影响消化和吸收,还能成为身体的慢性病灶,引起肾炎、风湿热等全身性疾患,影响健康和发育。那么龋齿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有三点,第一点,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等多种细菌在牙齿上形成牙菌斑,这个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是经过特殊染色后,我们可以看到,牙菌斑中的基因工程使食物残渣发酵产酸,坚硬的牙釉质受酸的腐蚀变软、变色,以臻缺损而形成龋洞。由此可见,有些人虽然把龋具收做虫牙,其实龋洞内并没有虫子,那种在牙洞里熏牙虫或挑出牙虫的说法是不科学的。第二个原因是不注意口腔卫生,在牙面和牙缝中存在食物残渣是产生牙菌斑和发酵产酸的物质基础,因而食物残渣尤其是粮食是形成龋的条件。第三个原因是牙釉质中的含氟量,这个量的多少也与龋齿发生有关。比如说,有的地区饮水中含氟量低,人体摄入的氟少,牙釉质中含氟低,龋齿发生就比较多。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儿童,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更易发生龋齿。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了,我们前面说过,牙齿不好会影响我们消化和吸收,对我们的健康和发育不利,而我们现在说身体不好容易造成龋齿,那这样下去的话,我们的牙齿会越来越不好,身体也会越来越不健康。
针对产生龋齿的原因,我们来讲一下预防龋齿的方法,在这里,我们主要讲五个方面,第一点,和我们前几周卫生主播讲的预防流感,预防近视要注意的是一样的,那就是注意营养、增强体质,我们小学生除注意一般营养外,可经常服用一些维生素C、B和钙片,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增强口腔的咀嚼力量。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因为牙齿也是我们人体的一部分,强壮的体魄同样有助于牙齿抵御外来不良因素的侵袭。第二点,我们要控制糖食,小孩子都很喜欢吃糖或是甜食,其实很多大人也很喜欢,但是我们小学生平时还是不要吃过多的糖果和糕点,尤其是粘性的甜食,临睡前更不要吃甜食,因为甜食容易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而腐蚀牙齿。第三,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以减少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使细菌失去发酵产酸的条件。刷牙还能减少牙齿上的牙菌斑,有人观察统计,刷牙一次,口腔中的细菌能减少70%;还有人报导,坚持刷牙一周,牙菌斑指数由1.62降至0.72。我们前面强调了睡觉前千万不要吃甜食,晚上吃跟白天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特别的强调呢?那是由于睡眠时唾液分泌量减少,使唾液冲洗食物残渣和细菌的能力减弱,细菌更易在牙面上繁殖,起发酵作用。因此,晚上,我们在睡前刷牙尤其重要,很多同学早晨起来刷牙已经很习惯了,这是每天要做的事,可是晚上刷牙就被我们忽视了,其实晚上刷牙比早晨刷牙更加重要,因为白天的时候由于我们不停的在活动,不断说话和咀嚼,分泌产生的唾液肯定比我们刚才说的晚上要多,对食物残渣能进行冲刷吞咽,同时唾液还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细菌繁殖要比晚上要来的慢,另外我们在刷牙时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比如上面的牙齿往下刷,牙齿的内侧作提拉刷等等,如果同学们很马虎的话,那是起不到保护牙齿的作用的。基本上我们的口腔要保证十个小时左右清洁一次,这对保护我们同学的牙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第四点,是用氟来防龋,氟防龋就是用用各种途径适当啬进入人体的氟化物,以预防龋齿。各位同学还记不记得我们几个星期前做过的氟化泡沫?这就是用氟来防龋。氟化物的防龋作用主要是改变牙齿结构,增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增加唾液含氟量,以抑制乳酸杆菌繁殖。第五,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有条件的话,应该是一年或两年去医院检查,使龋齿在早期浅表阶段就得到治疗。早期治疗比后期治疗的效果要好得多,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早治疗可以减轻病情发展,少受许多痛苦。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是指大肠和小肠,是消化道的一部分。我们日常的饮用水及食物,如果被病原体所污染,那么这些被污染的饮用水和食物,经过口腔进入肠道,这些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且放散毒素,破坏肠粘膜组织,引进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人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中排出病原体,病原体将再次污染他人,这样的传染病就是肠道传染病。
种类
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引起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以及食物中毒;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病毒引进的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2.传播途径: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4.分布特点
(1)地区分布:遍布世界各地。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高,且容易引起流行或暴发。
(2)季节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10月为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和8月份。
(3)人群分布:多发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人群分布除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外,主要与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多少有关。
5.影响发病的因素
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因素如居民的生活条件、卫生设施、风俗习惯、战争、饥荒等,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水旱灾害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强度。而个人卫生习惯、机体免疫水平及病原体变异或传入新菌型等,对发病强度影响也很大。
临床表现
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而在所伴有的临床表现中,腹泻是最典型的肠道传染病特征。
腹泻概况
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肠道寄生虫等生物性致病因子引起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流行广泛,是当今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每年发生急性腹泻的约为7.5~10亿人次,平均每人每年2.96次。因腹泻而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每年约500万,平均每分钟10人。这个问题即便在发达国家也未完全解决。至于我国的情况,由于卫生基础薄弱,地区差异大,加之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尚不够发达等影响,感染性腹泻始终是人群发病率最高,流行面最广,影响生活生产严重的一组疾病。根据北京儿科研究所等单位的调查结果估计,我国5岁以下儿童每年发生腹泻者的1.7亿人次;根据一项国内21省市腹泻病防治现状入户调查结果推算,全国每年约8.36亿人次发生腹泻,问题的严重性由此可见。
在病种分布上,尽管各国由于地理环境、生活饮食习惯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从全球总的情况分析,仍以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为最重要,甚至常居各病发病率之首。特别是由志贺氏菌、轮状病毒、大肠埃希氏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及霍乱弧菌等引起的腹泻最为普遍。至于由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腹泻,据报告也有数十种之多,但以阿米巴痢疾和贾第虫病更多见。此外,近年来由河弧菌、拟态弧菌、耶尔森氏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冠状病毒、肠腺病毒以及隐胞子虫等引起腹泻暴发或流行的报道也不少见。
近年来,新的肠道致病因素不断出现,1993年3月报道的南亚多处暴发流行的一种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经研究认定是一个未被认识的O139血清型;1992年~1993年在美国西部8个周暴发流行的第四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共发生500多例病例,感染该菌可造成出血性腹泻,2%~7%的病人继而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死为3%~5%.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多因喝生牛奶或吃快餐食品中的汉堡包。由于牛肉馅受到绷菌污染,烹调加热不够,而引起食物中毒。在艾滋病(AIDS)的病程中常累及胃肠道,约有30%~80%的艾滋病患者有腹泻表现,腹泻的原因有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艾滋病初常以不明原因持续腹泻为首发症状,随着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常见病原和机会性病原乘机而入,加上某些非感染性因素混杂,使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病程反复迁延,有潜在的致死性。
由于感染性腹泻不仅每年夺走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儿童生命,而且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和成人劳动生产力损失的重要因素,因此,WHO于早在1978年就提出全球腹泻病控制规划(CDD),动员人类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卫生服务与科学研究。
我区现状
2002年10月徐汇区几所小学发生了一起细菌性痢疾的暴发,共有几百名师生发病,原因系盒饭公司供应的盒饭受到了污染。根据全国和本市上半年的疫情监测资料,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呈上升趋势,云南、四川、湖南等地区发生了甲肝等肠道传染病的暴发。今年7月份,徐汇区细菌性痢疾发病数较去年同期有显著上升,发病人数以青少年学生为主,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预防措施
除了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确保安全供水和搞好环境卫生等治本措施外,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对肠道传染病危害性、可防性的认识,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1.在流行季节保证饮用安全开水,防止因失水过多而发生脱水;合理调整饮食,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
2.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包括肉、鱼、蔬菜等)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旅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3.自觉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处理生的食物(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后要用肥皂流水反复洗手。搞好家庭卫生,生熟食品要分开。保持环境清洁,消灭苍蝇。
4.高危人群可接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注射甲肝疫苗等。
5.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道路交通安全
1、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右边行走。
②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必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注意车辆,不准追逐猛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
③不准穿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铁路道口的护栏。
④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⑤列队通过道路时,每横队不准超过2人。具须靠车行道的右边行进;列队横过车行道时,须从人行横道迅速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长列队伍在必须时可能暂时中断通行。
2、乘车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车。
②机动车行驶中,不准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准跳车。
③乘坐货运机动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坐在车厢栏板上。
3、自行车、三轮车的驾驶人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转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僚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拐。
②超越前车不准妨碍被超车的行驶。
③通过陡坡,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或途中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并伸手上下摆动示意,不准妨碍后面的车辆行驶。
④不准双手离地,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行驶。
⑤不准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⑥不准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曲折竞驶。
⑦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⑧学生不能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如摩托车)。
为深入宣传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知识教育,增强我们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有关自救自护能力,进一步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校园安全环境。学校定于本周(第六周)为安全教育周,主题是: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人人规范行为,个个自我保护。
排查安全疑点,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师生平安。
我们说学校安全是开展正常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维持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根本保证,我们全校师生对安全教育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麻痹思想。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可以归根为6个方面的安全问题。1、交通安全;2、财产安全;3、设备安全;4、饮食安全;5、制度安全;6、心理安全。所以在本周的安全教育活动中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班要通过多种主题活动组织同学们学习、讨论,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护能力,要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学校,要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克服自身不安全行为,并积极同其他危害人身及财产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二、针对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切实做到如下方面,班主任教师要加强教育,认真督促。
1、严禁攀坐各楼层护栏,不得在各楼层的楼梯或走廊追逐,奔跑,打闹,不得在校园内所有楼顶层看书、休息、玩耍。
2、不得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翻越围墙。
3、为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所有教室宿舍及其他场所严禁违反规定使用明火(如点蜡烛等),严禁在任何场所私拉乱接电源,使用家用电器(如电水壶、热得快烧水、电池冲电等)。
4、严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得在公路上玩耍,追逐打闹,搞各类活动,严禁学生骑机动车、电动车、助动车来校。
5、学生应讲文明、讲礼貌、团结互助,遵守《行为规范》禁止打斗行为的发生。
6、妥善保管好财物,爱护公共财产。
7、体育活动、实验课及课外活动要严格服
总之为了使本周安全教育周开展得切实有效,各班要认真按照学校的总体布署开展好“三个一”活动,即“围绕安全教育”出一期专题黑板报,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开展一次知识竞赛。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小檔案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主要影響呼吸道的疾病。在香港,全年都有病例出現,但以每年的二月、三月及七月最常見。在本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多為甲類H3N2型、甲類H1N1型和乙類。流行性感冒病毒(尤以甲類)的特性,是可透過不定時的基因突變,衍生新品種,造成大規模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症狀篇
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經空氣或飛沫或直接接觸病者噴沬,透過呼吸道傳染的。潛伏期一般是一至三天。病徵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鼻塞、流鼻水、喉嚨痛、咳嗽及身體疲倦等。大部份人都能在兩天至一星期內自行痊癒,但是,長者及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臟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怴^,則有較大機會出現併發症,例如:支氣管炎、肺炎等。
治療基本法
由於感冒是由病毒引起,所以,服用抗生素是沒有療效的。除非出現細菌感染的併發症,否則無需服食抗生素。一般健康良好的人,多在一星期內自動復原,因此,在病發期間,只要注意一般護理和症狀治療便可。
一般護理
1. 多飲水、進食有營養和容易消化的食物
2.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3.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4. 注意衛生 -- 打噴嚏或處理噴沬後,需以肥皂清洗雙手。不要隨地吐痰。咳嗽時要用紙巾掩蓋口鼻,並將痰涎或鼻涕用紙巾包好棄於垃圾箱內。
症狀治療
症狀治療不能消滅感冒病毒,但可紓緩不適的病徵。常用的藥物包括:退燒鎮痛藥、止咳劑、化痰劑、傷風藥和潤喉糖。要注意:兒童忌服含有阿士匹靈(Aspirin)成份的藥物,以避免產生雷爾氏綜合症(Reye's Syndrome)。
醫生診治
幼童、長者及長期病患者,若有感冒徵狀,請找醫生治理。
預防之道
預防流行性感冒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強個人抵抗力,實踐健康生活模式,包括: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保持心境開朗、切勿吸煙及避免吸入二手煙。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若已感到不適,宜避免前往擠迫和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預防疫苗的功效
流行性感冒疫苗對預防流行性感冒所引致的併發症及死亡有一定功效,尤其對長者及慢性心臟病及呼吸道疾病患者而言。疫苗經由肌肉注射,並需每年再次注射。
· 流行性感冒與感冒
感冒及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由於病毒是經由空氣傳 播,因此首當其衝的是鼻子。病毒首先感染鼻黏膜,然後不斷繁殖,引致鼻黏膜發炎,出現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病徵。
一般的感冒是指「鼻感冒」,對人體的影響通常只限於呼吸系統。所有徵狀都與鼻有關,如鼻涕、鼻塞和喉嚨痛、咳嗽、甚至發燒等。一般數天後便可痊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致。流感徵狀影響全身,包括發熱發冷、出汗、全身酸痛、頭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慾不振、咳嗽、鼻塞等,嚴重時會引起肺炎及其他併發症,可以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有不種類型,每十年左右便會出現新的病毒品種。
流感中、西面面觀
西醫的看法
按西醫理解,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西醫按病毒的類型區分,分流感A型和B型(見流感ABC)。
中醫的看法
中醫學上並沒有病毒這個概念,對於流感或感冒,一律統稱為「外邪入侵」,因為病毒發源地不論是鼻黏膜或呼吸道,都屬臟腑以外,因此稱為「外邪」。
中醫按病症的表徵和身體反應分類,大致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症狀: 喉痛、發燒、沒胃口、流鼻涕(濃稠、黃綠色)、有濃痰。
風寒感冒症狀:畏寒怕風、疲倦、流清鼻水、沒有食慾。
中醫醫治流感的方法
中醫學上有句話:「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就是說,若身體強健,便不受外邪(病毒)干擾。因此中醫著重治本,一方面會用草本消炎解毒,另一方面會提升身體機能,增強免疫力。若只是消除感冒的不適而不提高體質,很容易又會再度受病毒入侵。因此經常感冒的人須加注意,表示他們身體虛弱,抵抗力低下,必須適當作出調理。
用藥方面,變化很大,例如:
· 消炎殺菌、提升免疫力:可用板藍根、連翹、銀花
· 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可用白芷、荊芥、菊花
· 清熱退燒:可用桑葉
· 紓筋活絡、解熱:可用葛根、桑枝、絲瓜絡
發燒應怎辦?
流感的其中一個病狀就是發燒,體溫有時可高達攝氏39至40度。此時許多人會服用退燒藥,或使用酒精擦身,或冰敷退熱。其實,在攝氏37至40度高溫下,流感病毒的繁殖受到抑制,可以說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正準備打仗的訊號,若強行壓抑,只會削弱自身的抵抗力,幫助病毒繁殖。也有人提議少穿衣服散熱,其實不論是風熱還是風寒感冒患者,都有畏冷表現,即使有高熱在身也如是。所以,應當做的,是穿足夠衣服保暖,不隨便吃退燒藥(尤其是自行服成藥),否則反為誤事。
為什麼流感會致命?
很多人以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會,其實每年死於流感的人不勝其數。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肺炎、支氣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腸胃炎、暈厥、出現幻覺等,後果十分嚴重。
中醫學上稱這情況為「外感存裏」,症狀是經常頭痛,四肢疲乏無力,幾乎連稍站一會也支持不住,沒胃口,一時怕風吹,大熱天還要穿毛衣,但一時又不停出汗,連內衣也濕透。中醫術語稱此情況為「寒熱往來」,說明身體機能已開始紊亂,病情嚴重。
流感傳染力驚人
你知道嗎,流感患者一聲咳嗽,可散播約有10萬個病菌;一個噴嚏約含有100萬個病菌。一個噴嚏可使飛沫以167公里的時速,在一秒鐘內噴射到6米以外的地方。由此可見,流感病毒散播的迅度驚人。為免受感染,在流感高峰期間,應避免到人多擠迫的地方。
天氣變化與流感
我們一年四季都可能受流感病毒攻擊。不過,冬天的流感病案似乎特別多,原因是冬天天氣寒冷,風勢強勁,我們容易受寒,令抵抗力減弱,病毒便乘虛而入,侵襲我們的呼吸系統。此外,流感病毒會透過空氣傳染。在冬天,我們多半在室內活動,又因怕冷經常把窗戶關閉,令空氣不流通,病毒容易傳播。
另外,若濕度低,呼吸道特別是鼻道的黏膜分泌液不足,黏膜失去滋潤,好像冬季的手腳一樣,表面乾燥爆裂,這情形猶如平添了很多傷口,大大增加了感染的危機。
預防方法:
- 可用優質的潤膚膏搽鼻孔,保持皮膚濕潤,不易乾燥爆裂,減少傷口;
- 經常飲用綠茶,如香片、龍井、烏龍、鐵觀音等;綠茶含有兒茶素,能增強抵抗力,同時具殺菌功效。(相關鏈接:茶為百病之藥 )
- 經常聞綠茶的蒸氣,有助通鼻,保持鼻道黏膜濕潤。不習慣飲茶的人,可聞茶的蒸氣以替代。(切記:別錯用普洱等黑茶或紅茶,因為該類茶經高溫處理,將兒茶素破壞)。
哪些人最易受流感病毒影響?
兒童、長者、長期病患者特別容易得病,應加倍小心,如有不適,應馬上求診。孕婦如患上流感,亦應馬上求診。
流感多禁忌
如果你身體強健,即使正藉流感高峰期,仍不一定會感染。不過,有很多禁忌,很多人都不為意,如果你樣樣錯誤都犯齊,說不定會自招感染危機。這些易被疏忽的禁忌包括:
- 經常吃煎炸食物:會令喉頭充血,增加黏膜表面傷口及感染機會。
- 關窗閉戶保溫:關了窗,空氣流通受阻,室內空氣易趨混濁,微生物含量上升,對呼吸道更不利。
不幸中招之後,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
- 切勿吃藥消除病徵就當痊癒:很多人吃藥止住鼻水、不再頭痛或不再發燒時就就當已痊癒,繼續工作,這樣做其實很不智,因為感冒實則還未痊癒,不好好休息,等於削減自身的免疫能力。
- 少吃肥膩食物:豬肉湯、雞湯等油膩之物,平日食用可能沒大問題,但感冒期間飲用,可能會令外感傳裏,病情加倍嚴重。
- 避免病中行房:耗用精力過甚,不宜。
- 洗澡洗頭慎防著涼:熱水澡後,血管擴張,體溫降低,容易再次著涼。洗頭後,應避免吹風或開空調,因為頭髮濕漉漉的,很容易頭部受寒。
流感中藥略談
流感可用甚麼中藥?中藥如板藍根、連翹、銀花等,已證實可以提升免疫力兼直接殺滅細菌,以此再按病情,加入針對病徵的輔助藥材,就可以對症了。基本方:
用芥穗1錢(3克),白芷、板藍根、建麴、甘菊花各3錢(9克),3碗煲成大半碗即可。
頭痛: |
用荊芥穗(一般用荊芥,用芥穗取其輕清上首)、甘菊花、白芷、京子,可增加頭部微血管循環,減輕頭痛。 |
渾身痠痛: |
用葛根、桑枝、絲瓜絡、牛大力。 |
發燒: |
清熱消炎,可用甘菊花、連翹、金銀花、黃岑。 |
食慾不振: |
用建麴,可以寬中,調理脾胃、驅外感。 |
嘔吐: |
可用藿香、厚樸、法夏、陳皮。 |
流鼻水: |
這情形多見於鼻病毒,可用薄荷葉、淡豆豉、蔥白,收鼻水、止鼻塞。如情況嚴重,可加辛夷花、蒼耳子。 |
喉嚨痛: |
用連翹、板藍根、大青葉、前胡、津梗,可消炎。 |
咳嗽: |
可用傳統宣肺熱的麻杏石甘湯,有麻黃、杏仁、津梗、生石膏(使用與否看個別情形而定)、甘草等。 |
流感飲食宜與忌
宜:
- 清淡食物,例如蔬菜、水果(含豐富酵素及維生素C,易於消化,有助提高免疫力,對抗病毒);
- 大量喝水;及
- 最重要的養分,叫做「睡眠」。
忌:肥膩煎炸的食物,原因是難以消化,會加重腸胃的負擔。不要飲含有酒精的飲料。
風寒型感冒(即畏冷、流清鼻涕、喉嚨痕)不宜吃性涼的棷菜、白菜、芥菜湯、黃芽白、西瓜、山竹等
風熱型(即喉痛、發燒、骨痛等)要避吃荔枝、龍眼、榴槤等。
感冒期間飲食的謬誤
感冒期間應吃些滋補食物以增強抵抗力,對付病毒 ? 錯
感冒初期,我們通常會沒有胃口,甚至什麼也不想進食。這是身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因為進食後,身體器官需要消化吸收,血液會流向胃部進行工作,相對腦部的血液供應便會減少,飯後容易懨懨入睡,就是這道理。感冒時,身體為能集中精力對付病魔,大腦便會發出不想進食的訊息,讓其他器官休息。不吃一兩餐並無大礙,我們無需憂慮不夠營養去抵抗疾病,我們的身體應有足夠的營養儲備。另外,感冒期間吃滋補食物未能有助提高抵抗力,反之將會外邪(病毒)困於體內,加重病情。要增強抵抗力,平日應注意飲食才對。
民間食療:熱檸樂煲薑
感冒初起,很多人習慣到茶餐廳來一杯熱檸檬可樂煲薑,紓緩徵狀。據說,效果頗佳。
到底此「樂」何解靈驗?按中醫理論,薑可行氣活血,如屬風寒型感冒,乍冷乍熱,作悶沒胃口時,來一杯「勁」薑可樂,確可暖胃驅風寒,算是對證下藥。還有一條食療方,是用陳皮加薑煲粥,代替三餐,對於病毒入胃者,特別適宜。
至於橙汁,據聞可加速感冒痊癒,是否屬實?平時多補充維生素C,的確可以減低感染的機會,但由於大部分水果屬性偏涼,容易引起咳嗽,因此有咳時不宜多吃。只有蘋果勉強可吃,或者將橙燉熱才吃也可,不過食味當然不同。
反而熱檸樂不妨一喝,因為新鮮檸檬含豐富維生素C,開胃提神,蜜糖又可滋潤,熱呼呼的喝下,喉頭的痕癢不適確會減輕。
另有一條簡單配方,對收鼻水甚有功效,惟一缺點是味道欠佳:先將薑煮20分鐘,其後加入淡豆鼓和三條白,以及1錢(3克)薄荷葉,再煮約2分鐘。
流感ABC
流感病毒分為A、B、C三種:
- A型:最常見,可廣泛流行及人畜共患,例如1997年在香港肆虐的禽流感,以致政府須屠宰150萬隻雞隻。A型病毒可再分為A1、A2型,並按結構再劃分,例如A型H5N1毒株(香港禽流感病毒)、A型H3N2(95年在武漢發生)、A型H1N1(95年在德國發生)等。病毒因不定時的基因突變而衍生新品種。
- B型:也會流行,症狀較A型輕,無再分亞型。
- C型:主要以散發病例出現;無再分亞型。
H、N是指什麼?
流感病毒有一層脂質囊膜,膜上有蛋白質,是由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N)組成,均具有抗原性。A型流感病毒變異是常見的自然現象,主要是H和N的變異。
一般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有H1、H2和H3三種。H4至H14則只會感染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如雞、豬及鳥類。N只有N1及N2兩種。
流感殺傷力驚人
· 1917-1919年
歐洲爆發流感疫症,導致2,000萬人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只是850萬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流感疫症。
· 1957-1958年
1957年2月在中國貴州爆發(病毒可能是在1956年從蘇聯傳來),其後散播至世界各地。全球受影響的人數佔總人口的10%至30%,但死亡率較1919年的疫症為低,約為總人口的0.25%.
· 1968-69年
流感從香港開始,全球的死亡人數達70萬人,其中美國就佔3萬多人。
· 1976年
新澤西一名青年染上豬流感,引致恐慌會爆發新疫症,於是大規模推行疫苗注射。
· 1986-1993
世界不同地區發生數宗人類染上豬流感的病案。
· 1997年
香港發生禽流感,原本只影響雞隻的病毒亦令人類患病。香港政府下令層宰150萬雞隻。受影響的人數為18人,其中6人死亡。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此病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具有“变异”特性,不断产生新的亚型,易感者众多,常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或世界性大流行。
(1)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大约l-2天。起病大多突然,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喷嚏、流涕、鼻塞。有时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发热与上述此状一般于1-2天达高峰,3-4日内热退,症状随之消失。乏力与咳嗽可持续l-2周。
(2)主要类型
①典型流感
其症状已如上所述
②轻型流感
起病急、发病轻、全身症状与呼吸道症状均很轻。
(3)实验室检查
①血象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嗜酸粒细胞消失。合并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多。
②病毒分离
急性期患者的咽液或鼻咽的冲洗液,接种于鸡胚羊膜腔中培养,可确定病毒的型别。
③血清学检查
④血凝抑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双伤血清抗体效价递升4倍以上可确诊。
(4)治疗
西医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可靠的病原治疗。高热、头痛、全身酸痛较重者,酌情予以APC或安痛定等。剧咳者可予以咳必消、止咳合剂等。对继发性细菌感染者,可酌情予以抗菌素治疗及磺胺药口服。用磺胺药时,某些患者需警惕过敏反应。并发肺炎型流感患者应注意心力不全,可酌情输液、吸氧,亦可用抗生素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可予中成药口服。如银翘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3次,适用于轻型感冒。速效伤风胶囊、板兰根等口服。同时可针刺合谷、曲池、印堂、风池等穴位或在大椎处拔火罐。
(5)护理
对高热、中毒症状较重者,应予以物理解温,如冰枕、冷水敷额头、酒精擦浴、多饮开水等,还可予以吸氧,输液等处理。患者高热时,切忌捂得大紧,以防体温继续上升而引起惊厥。病人的口鼻腔分泌物及污染物应及时处理。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及咳嗽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预防
对流感病人应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入人口密集的地方。发现流感流行时,应减少集会,注意房屋通风。预防接种流感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口服野菊花、贯众、板蓝根等,也可预防流感。金刚烷胺盐酸盐成人每日100-200mg,分2次服用,儿童剂量1-9岁每日为4.4-8.8mg/公斤,分2次服用,对预防甲型流感有效。
认识水痘
冬春时节,正是水痘的高发季节。最近,我区的某些学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水痘疫情,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水痘的一些症状和预防措施,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传染性强,全身症状较轻,皮肤粘膜先后出现斑疹、丘疹、水疱并最终结痂脱落。此病冬春季节尤为易发,凡是跟水痘患者接触后,90%以上未出过水痘的孩子都会发病,而且患水痘后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如果幼儿园或小学出现一例水痘,可造成整个学校大多数儿童的感染,所以本病传染性极强。水痘的传播可通过接触和飞沫,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更易患此病,并可一次感染,终生免疫。此病病程长,一般患者在2—3周内不得来校上学,直至身上结痂完全脱落,有医生证明方可来校。
水痘的症状可有发热、头痛、咽喉痛,首先身上可出现粉红色针头大小的斑疹,随后演变成丘疹,水疱。水疱此时呈椭圆型,在水疱和皮肤接触的地方有一圈红晕,开始清澈,后浑浊,身上感觉很痒,有时病程中甚至可出现各项皮疹同时存在。水痘的发病顺序一般为胸腹部,头部,面部,最后到四肢。
所以一旦出现水痘,必须立即隔离,对症处理,发病期间患者要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充足的水分,并防止用手去抓破水痘。
好,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如何预防水痘呢?(1)可以接种水痘疫苗,这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2)教室要经常性开窗通风,尤其下课后必须尽可能的打开所有窗户,保证空气流通。(3)在最近水痘流行季节,应尽量不去公共场所。(4)多喝热水,可适当服用一些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凡是出现上述症状,要立即就医隔离,并通知学校。
手足口病卫生广播知识
• 国家CDC通报了全国疫情,安徽、广东、浙江通报各自的疫情及防控情况
• 上海近年手足口病的防治情况:上海05年起开展报告,06年2883例;07年10792例,上升2.7倍;08年1-4月已1433例,上升57.5%;5月1-4日307例,主要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儿童。
•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
• 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接收5例患病儿童,后陆续死亡
•
•
•
• 截止到
•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
• 由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 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病死率高。
•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 流行季节:4~9月,5~7月是发病高峰
• 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托幼机构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 潜伏期:2~7天
•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 粪-口/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
• 接触传播(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
•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 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
•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 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
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
极少数患儿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并可引起死亡。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玉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
手、足等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疱疹里面有混浊液体,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 加强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工作
– 对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口腔粘膜出现泡疹、溃疡的学生,立即就诊治疗,病愈后方可返校
• 规范预防性消毒
–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要保持良好通风,对学生的被褥、衣服要放在阳光下曝晒
– 每日对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 宣传防治知识,提高疾病防治意识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饭前便后要洗手
– 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聚集、通风不好的公共场所
– 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对病毒的抵抗能力